第七七五章 多事之秋 (中)-《官居一品》
第(1/3)页
看完了两道《仪注》,徐阶久久不语。
沈默知道他为难了,遂轻声道:“老师,学生不是为了给您出难题,只是为了堵住悠悠众口。”,徐阶的目光变得柔和起来,口中却道:“但这个难题,还是得内阁来解啊……”
“老师不必费心”,”沈默低声道:“学生以为,此事应该恭请圣裁……”
“圣裁……”徐阶鼻咦一声,虽然隆庆是个甩手掌柜,但跟其切身相关的事情,还是会拿主意的。“你认为,皇上会如何决断……”
“从简……”沈默自信道:“眼见耳听,学生认为,当今是位简穆之君,崇尚的是清静无为、悠然而治,在俭朴上也有汉文遗风,看到这两份仪注后,皇上必不忍心如此劳民伤财,恩出于上,总比我们做臣子出头做好人强……”
徐阶听得连连点头”赞道:“拙言这是老成之言,老师明白你的意思了……”他完全领会了沈默的言外之意。隆庆是个出奇倦怠的皇帝,只要把经筵的繁琐冗长摆在他的面前――…每年举行春秋两次,春二月至四月,秋八月至十月。每月大讲三次,逢二进讲,称为大经筵;每天还有日讲,称为小经筵。每次经筵时,皇帝须于卯时三刻从乾清宫起驾,一路鸣鞭,至左顺门更换朝服,然后再入文华门进文华殿。与百官共演一系列繁杂的仪式后,由讲官展四书讲章讲书。
而他们的隆庆皇帝连最基本的早朝都不愿参加,又怎么可能再接受,这种额外的折磨呢?
况且之所以后面还有个“筵,字是因为讲完书后,皇帝还要给讲官及陪侍大臣赐一顿丰盛的酒席一一这顿饭同平常的赐宴不同,不但参与的官员可以吃,甚至他们的轿夫侍班,都可以入席。不但可以吃,还可以拿,不但可以拿食品菜肴,甚至还可以拿餐具酒器。所以京官们有一句口头禅叫“吃经筵”早就虎视眈眈的等着了……也正因如此,其浪费程度和因此产生的贪污都是超乎想象的。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向皇帝哭哭穷,以隆庆皇帝的性格,从简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这就是让皇帝做决定的好处,百官只能称赞皇帝节俭,不会有什么怨言,可要是大臣提出来,非得被人骂死不成。
至于册封太子的典礼,则是不可避免的,徐阶也看出来了隆庆现在就是个补偿心理,自己当年没享受的,非要让儿子享受到才行,所以在这方面有些偏执,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只要把花费讲明了,相信皇帝虽然发了狠说要大加操办,但以皇帝的性格,还是会能省则省的。
待把这些事情敲定,徐阶又对沈默和张居正道:“那个潘季驯,是你们向朝廷推荐的吧……”
“是……”两人一起点头道。沈默是听了徐谓的话,在南京平定叛乱时特意见了潘季驯一面,和他一谈之下,发现确实是个难得的水利人才,便引荐给了朝廷。而在稍早一些的时候,张居正已经从林润那里得知了这个名字,见沈默推荐,便也上本附和。正是有了这两人的齐力推荐潘李驯才得以脱颖而出,从一个南京国子监的闲人一跃成为工部郎中、河道总督参议,得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我希望你们,能跟他好好谈谈。”,徐阶面带商量道:“朱镇山是个好官,这你们都知道,但现在他遇到大麻烦了,只有潘季驯能救他……”
两人痛快的答应下来,都说回去就写信劝说。
又说了几件要紧的事儿,时间已经不早了,沈默和张居正起身告辞,徐阶道:“拙言留一下,老夫有些话要对你说。”,张居正便轻声对沈默说:“我在外面等你……”于是先行施礼退下。
首辅值房里,只剩下沈默和徐阶这对感情复杂的师生。
徐阶端详着沈默道:“咱爷俩多久没单独坐坐了……”
“快一年了吧……”沈默轻声道:“今年多事,先是学生下狱,后是先帝驾崩,老师现在又成了辅政元老,日理万机,想见一面却是难得很……”话里话外”都透着股抱怨,好像已经憋屈好久一般。
“瞎说……”徐阶笑骂道:“为师就在这里”你想来谁敢阻拦?是你自己不愿来罢了……”话虽如此”他还是很受用的。
相反,要是沈默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徐阶心里才不是个滋味呢。“以后得改啊,老师年纪大了,虽然门生无数。但真正亲近的,只有你和太岳两个,你们要常过来,给为师解解闷,出出主意,省得老师让人欺负了……”
“学生一定改……”沈默笑笑道。
“当然要改,但不能光动……”徐阶笑道:“下个月,你小师妹要定亲了,她哥哥都不在京城,就偏劳你这个当师兄的了………”他”“应当的。”,沈默点头道:“就包在学生身上了……”所谓的“小师妹”,就是徐阶唯一的女儿,徐阶膝下四子,中年才得一女,对其甚是宠爱,甚至也给取了大号,叫徐璃。近年来世风大变,苏松一带的女流,已经不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走出闺房,甚或明目张胆与人往来,已是常事。这徐璃本在苏松长大,习惯了毫无顾忌地出入院中,所以沈默也是认识的。
但为这事儿,有必要支走张居正,单独跟自己说吗?莫非是要暗示什么?沈默便小声问道:“不知哪家儿郎,有此等福气,能成为老师的东床快婿……”
“那人你也认识,是原先内阁的司直郎”叫张四维……”徐阶淡淡道,说这话时,面上的笑容并不生动,也许天下的父亲都是这样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