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五二章 乡愿 (上)-《官居一品》
第(2/3)页
这套路用了上千年,但依然好用,因为京城的皇帝和大臣们”最担心的就是百姓骚乱,只要相信乱象一生,再好的政策也不敢执行。乡绅们便抓住这一弱点,大用特用”屡试不爽。对于,进士多入毛,的苏松一带,用起这种法子来,自然更是威力无穷,绝非等闲可比,一旦闹将起来”他们肯定是要拼命的”到时就算是内阁,也不可能死保他这个马前卒。
海瑞深知”如果贸然公开提出“清丈田亩”肯定第二天,自己的巡抚衙门,就会被那些被煽动起来的百姓给围了,而且八成没人解救,非得逼得自己都没脸再呆下去不可。一番斟酌之后,他决定先不宣布,清丈田亩,的命令,而是利用司法迂回,处处站住一个,理,字,不给乡绅们发飙的机会。
因为清理旧案是新官上任的必备作业,而对于巡抚来说,除了坐衙接告之外,还要巡视各府,接受诉讼,谁也说不得什么的。而他的破局之策,就蕴含在这天经地义的审案之中一我身为断案官,自然要判决公正。我判决公正”不袒护任何有身份的人,自然会使被,官绅勾结,伤透心的小民百姓恢复对官府的信心重新将自己遭遇的不公,向官府提起告诉。我公正裁判,那些被乡宦巧取豪夺的小民田产,自然可被重新判回小民手中。这时候官府再出面,丈量相关的土地,重新登记造册。
行为还是那个行为,但兜了个圈子,便弄个,是在执行判决结果,的名义,所以在百姓眼中”其主使者就成了与自己同样身份的老百姓而不是官府。从而使乡绅无法再像从前那样,煽动百姓站在官府的对立面,主动投献以求避税的,刁民,毕竟是少数,大部分老百姓还是深受乡绅夺田之苦的。
但由于田产纠纷的历史性、特殊性和复杂性。总是有两到三成的案件”因为年代久远、存档无存,或是口头契约,或是文字契约的口头修改等原因,使原被告双方都提不出,令人信服的优势证据,来证明原先的产权界定因此变成了“两可,案件。
对于审判官来说,两可就意味着,在无法进一步取得证据的情况下,双方权益值得同等保护,无论把争议财产配置给谁都不为错。这时候”绝大多数官员,因为情面、利益、或者考虑到,乡宦小民有贵贱之别,而把判决向强势一方倾斜。但海瑞反对这样做,因为社会的强势一方,往往会利用各种资源,来侵占弱势一方的利益,而弱势一方很难侵占强势一方的经济利益所以在此类案件中,应该尽量向弱势一方倾斜。
当王锡爵小心翼翼的提出”这样可能会让一些乡绅受到委屈。
却见海瑞大手一挥道:,“比起小民百姓受得委屈,那个不值一提!”
王锡爵不禁暗暗苦笑,感情海大人还是给老百姓报仇来了……
一、一“一凵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凵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有了海瑞所定的判案标准”所有案件都能当日审结。一个月下来两人竟然把前后收到的近万件案子……除了那些严重的刑事案件外,基本判完了。而且结果不出意料,绝大多数是小民胜诉。
于是百姓无不拍手称快高呼“海青天”自然高兴的得了。但有人高兴就必然要有人不高兴,富户乡绅们大大的不高兴了,以往遇到和百姓打官司,都是他们无往不利的”所以才能逐渐侵吞兼并,有了今天的家业。可这海大人怎么对咱们不问有理无理,就判退田产、出银子呢?
随着时日推移,受到冲击的富户乡官越来越多,要是换个人当巡抚,他们早就闹腾起来了,可对方是铁心铁面的海阎王啊,谁敢去找他申诉?而且海瑞也没怎么着他们,只是一个判案不公……但在老百姓眼里,却是太公平了,也没法煽动人闹事儿。弄得他们有火没处撤”只能去找松江知府衷贞吉抱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