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2章 涯州你好-《调教大宋》
            
            
            
                
    第(2/3)页
    吴育根本没听见,还盯着民学的年青人们摆弄着桌上的东西。
    富弼这个臊啊,连范纯礼都看不下了,凑到吴育身边,“吴相公...富相公到了。”
    “嗯....”
    嗯....??富弼心说,什么叫“嗯”!?
    范纯礼又道:“已经上岸了.....”
    “先送富相公回宅歇息....”
    “......”
    “就在您身后呢。”
    “哦??”吴育终于回魂儿了,回头一看,真是富弼。
    结果蹦出一句:“且先等会儿,忙着呢。”
    “......”
    “......”
    富弼这个气啊,心说,吴春卿啊,吴春卿,越活越回去了!
    他哪里知道,吴育现在别说是接富弼了,如若把富弼扔海里眼前这物件就能成功,吴老头儿会毫不犹豫的一脚把富彦国踹下海。
    因为,正如唐奕所说,眼前的这个东西,不但倾注了观澜民学相当一部分人的十几年心血。而且真的是能改变时代的好东西。
    它叫....
    有线电报!!
    ......
    ————————
    没错。
    就是这么个说难不难,说简单,却也难之又难的东西!!
    有唐奕的理论基础,有线电报就不难,无外乎,电能、铜线、电磁感应器,三样儿东西就能造出有线电报。
    但是,就是这看似最简单的三样东西,整整难了民学的人十几年的时间。
    电能。
    好说,后世的人几乎都知道,切割磁力线可以产生电子流动。
    可是,要说明白这个道理,要搞懂正负极,甚至直流还是交流,就浪费了唐奕相当长的时间。
    铜线。
    也好说,大宋解放了金属货币,发行纸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铜金属的稀有程度。
    而用铜来拉丝制线,自古就有,且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大规模的制造也非难事。
    但是,绝缘又成了问题。在橡胶没有应用之前,根本没有适合应用的绝缘外皮。
    其实橡胶也不行,因为其特性不耐高温,且易老化,但是作为导线的基本要求还是够了。民学的人只能是先用着,以后再继续寻找替代品。
    还有就是电磁感应器。
    名字听起来高大尚,其实就是最最基本的电阻继电器。
    在后世,只要是见过实物,有资源,连初中生都成造出有线电台,而且是声波接收的那种“高级货”。
    但是,这里是大宋。
    唐奕懂原理,但也不是专业。他把基础教下去,之后的事就只能靠民学的人自己一点点去摸索,去创造。
    唐奕只是一个“1”,后面一直到“10”都是民学的孩子们没日没夜的一点一点累积出来的。
    ......
    ————————
    此时此刻,摆在吴育面前的,就是一个最最简陋、最最低级的“接收机”。而一根五里长,裹着橡胶外皮的铜线,则是连接着大海深处的野猪岛。
    在那里,同样是最简陋、最低级的一台单点、单向发报机正在待命。
    几个观澜民学出身的年青人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阳光地里的日晷,只等约定的时辰一到....
    “可以了...开机....”
    “发报!!”
    当阴影正好指向申时之时,韩久久娇躯一振,下令开机。
    滴...
    滴滴滴...
    十一世纪,人类的第一道电波向大海对面的涯州城,传播开去!!
    电报很简单...
    只有四个字:
    涯州....你好。
    ......
    ————————
    “来了!!!”
    海对面的吴育,看见接收机上的划针剧烈的晃动起来,忍不住失态大叫。
    “快!!快!!”
    “快记录!!”
    不用吴相公提醒,沈括已经等不及的按照划针在纸面上划下的轨迹奋笔疾书,记录下每一个细节。
    “点....划...划...点。”
    整个人专注至极!!
    ......
    旁边的富弼都看傻了,这帮人疯了不成?
    一时之间也忘了与吴育计较,靠到其身旁。
    “这是做甚??”
    “别添乱!!”吴老头一点都不客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