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便是历史的更替。 但历史也总是调皮的,在某些方面虽然允许你有小小的变化,但有些地方或许是因为改变的“车辙”不够多,依旧会回到原有的轨道。 比如,惠文王嬴驷的心中,“嬴稷”依旧要成为质子前去赵国,经历一番“磨难”,后才能够取得“真经”。 当然了,目前的陈野还不知道未来是否还会有一位“秦武王”做出一番事情后,“意外”而死,最后才让嬴稷成为国君。 这是不可揣测的。 “我这个弟子哦。” 陈野幽幽的叹了口气说道:“越来越难以揣测了,谁知道他到底是真的跟我说了未来的计划,还是试探我呢?” 正如他跟陈昭所说的,君心莫测。 即便是从小看着嬴驷长大的陈野,此时也不敢、不想揣测嬴驷的内心。 嬴驷毕竟是一位君王,毕竟是一位在历史上都赫赫有名的君王。 他只是凭借着“先知”窥测到了一些事情而已,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比嬴驷强多少,甚至可以这样子说,若不是这些“先知”,他甚至比不上咸阳学宫中出类拔萃的一些学子。 就在秦国国内立储声音逐渐扩大的时候,天下其他的地方也不怎么安宁。 周赧王元年,魏王见天子。 魏王见过天子之后,很快的就回到了国内,之后以“天子”的名义号召“诸侯”伐不义,帮助韩以对抗赵国。 不久之后,燕、齐二国纷纷响应,四国之间组成了合盟,共同对抗赵国。 赵王没有丝毫反应,甚至嗤之以鼻。 他以为自己可以对抗四国的联盟,因为在这之前,秦国不仅对抗过四国联盟,更对抗过五国联盟 赵国当年就是那被“大败”的“五国”中的一个。 如今的赵国,难道还不能够与多年前的秦国相提并论么?难道实力还没有那么强大么? 对付几个已经开始衰落的国家,简直是轻轻松松。 这些都是赵武灵王的想法。 而四国联盟的想法则是,我打不了秦国还打不了你了? 你就算是变法了又能够怎么样? 在座的各位谁没有变法过? 谁不是实力强大的七大强国之一?我要不是实力强大,你会跟我们一起联合起来灭掉其他的小国? 于是,在双方都抱着这样想法的前提下,浩浩荡荡的、持续了近七年之久的,史称“刚于之战”的战争开始了。(我捏造的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