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他们登记了自己的户籍以及路引,真正的成为了“新秦人”,这是他们对于自己的称呼。 秦王政四年平缓的过去了,关于这一年即便是记录秦国历史最详细的“商传版秦书”也没有过多的记载。 只有一句 “秦王政四年,上以令民休养生息,累年不战。” 短短的十几个字记录了这一年。 而他的下一年,秦王政五年,则是十分精彩。 因为这一年,停滞了数年的伐国之战再次由已经亲政了的秦王政掀起了! 秦王政五年 这一年的开春,陈学以及郑国便给嬴政送来了一个好消息,水利的修建十分顺利,虽然依旧没有完工,但已经可以初步运用起来了。 而这一消息也让嬴政激动了起来,因为他同时收到了许多郡守的消息,向他汇报这些水利工程所能够给秦国带来的好处。 因为过于激动,嬴政特意加封陈学和郑国为“山河侯”,乃为“关内侯”,当然了这个时候加封的侯已经没有“封地”了,只有一些“食邑”,类似于一个名头,只能拿钱。 但陈学、郑国两人已经很满意了,因为他们并没有那么多的心思,他们也只是想要做自己心中想做的事情罢了。 就算没有奖赏,他们也愿意。 当秦国的国力彻底恢复了之后,不需要嬴政在朝堂上提出,秦国的朝堂就已经开始沸腾了起来。 王翦、李牧、李信、蒙鹜、蒙武、王贲、陈赞等诸多将领全都是兴奋的提议,伐国之战的重启之事,他们之中王翦、李牧、蒙鹜虽然身上军功不少,但都缺少一个足以“封侯”的军功。 比如灭国。 这些名将中还有六人未曾封侯,却只有三个国家没有覆灭了,他们当中注定有人无法因灭国而封侯。 可. 当天下一统后,还有那么大的军功可以让他们封侯么? 于是,灭国这种看似很重大的事情,竟然成了朝堂上这几人争抢的军功。 自从伐国之战的事情再次起来了之后,嬴政每日最大的乐趣便是坐在那里,看着几位将军的争夺。 而这一日,和往常一样几位将军正在争论该伐哪个国家,该由谁去伐国,正当朝堂上的人们以为这一次的伐国之争会再一次不了了之的时候,一个人站了出来。 一个众人都没有想到的人。 右相,陈仲。 陈仲站在大殿中央,神色中带着些许的平和:“启禀王上,臣以为当伐燕。” 他轻声道:“秦与楚有盟约,所以不得伐,因此能够攻伐的对象只剩下两个,一个齐国,一个燕国。” “燕太子丹似乎与墨家游侠一脉走的很近,臣担心他们利用此事做出一些不轨的举动。” “因此,先伐燕国是最好的选择。” 陈赞此时也是上前一步,他不必争夺,因为他已经是“武安君”了,所以他一定是主将,剩下那些人争夺的不过是副将的位置罢了。 他抬起头:“臣也赞同右相所说。” 嬴政看着台下安静了的众多大臣也是轻笑一声:“既然如此,那么便伐燕吧。” 他的声音很轻松,就像攻伐燕国并不是什么大事一样。 “传孤之令,以武安君陈赞为主将,以上卿王翦为副将,择日伐燕!” 年轻的人在朝堂上发出了他的号令,于是这个庞大而又巍峨的国度就像是一个战争机器一样,开始慢慢的转动了起来。 后宫某处宫殿中 一个面白无须却又十分健壮的男子偷偷的进入了某个宫殿中,神色显得十分怪异。 这里是秦王政母亲所居住的地方。 这个男人叫做“嫪毐”。 历史总是像一只打不死的小强一样,总要在某些地方固执的前行。 正如陈氏一点点改变历史,历史也在一点点的修正,等到某个“窟窿”大到历史无法修补的时候,历史便会彻底偏离既定的轨道。 PS:今天有点卡文,所以休息这周的三分之一天。明天就不休息了。 另外明天更八千。 再另外,这一卷也要结束啦。大家猜一猜,这一卷会停止在哪一个时间点捏?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