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顿若拿着那绢帛,看着陈居宣告着。 “奉三世皇帝之诏曰:进安国君、右丞相陈居为安国公,加封太尉、太傅,掌一切军国大权,凡忤逆者,皆为赢姓之敌!责令安国公陈居择选皇室子弟,以继大统。安国公之选,则为朕之选,安国公之意,则为朕之意。” “若有违,斩!” “另,追封安国公陈居之父陈正为安国公。” 之后,又拿出另外一道旨意。 “奉三世皇帝之诏曰:免御史大夫冯劫之位。” 那绢帛之上已然加盖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之印,此乃无可质疑的三世皇帝之诏。 陈居接过那沉重的旨意,眼睛中充斥着动然。 加封太尉、太傅、进安国公. 他本身还是丞相。 三师三公的位置他一个独占了三个! 丞相为百官之首,太尉为百兵之首!此诏一出,只要陈氏有一点点的忤逆心思,改朝换代就在今朝! 更何况—— 另外一个勉强能够制衡陈居的“御史大夫”被罢免了!而太师和太保则是暂时空置。 三师三公这站在秦国朝堂顶峰的职位,此时只剩下了一个陈居。 这是何等的信任? 陈居闭上眼睛,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脸上带着些许的坚定。 而身旁的一位内侍则在接到了皇帝的示意之后走到了他的身旁,低声说道:“陈公,陛下之意是,若您发现秦不可救,可抽身而退。” “只是请您勿要忘记了当年陈氏与昭襄王的约定,保全赢姓嫡系血脉!” 陈居心头一惊,他看向躺在床榻上的赢文,赢文同样点头。 这一次点头彻底耗尽了他的气力,他无力的闭上了眼睛。 三世皇帝赢文,崩于武和二年。 武和二年,冬。 在这个沉默的冬天,秦国陷入了短暂的危机。 三世皇帝驾崩了,而三世皇帝因为过于年幼并没有留下子嗣,二世皇帝的子嗣则尚且还在襁褓之中。 如今之计,唯有让当年始皇帝陛下的子嗣成为皇帝。 这是最好的选择。 虽然秦皇室中其余宗族还有适合的人,但那些人的身份不够,不能够得到天下人的认可。 若是始皇帝没有子嗣留存尚且也就罢了。 可始皇帝的两个子嗣还在,怎么可能轮得到皇室的宗族其他人呢? 于是,一个选择题落在了朝臣们的头顶。 选择将闾还是选择胡亥? 这似乎并不是一个很困难的选择。 但命运的捉弄似乎没有到此为止,秦公子将闾此时并不在咸阳城。 他外出游历了。 在扶苏成为了皇帝之后,并且坚定的施行郡县制的时候,人们就不再将多余的注意力放在其他的公子身上,也正是因此将闾只是上了一道密疏给扶苏,之后便离开了咸阳城。 迄今已经有近两年了。 章台宫 暂时坐在这掌握权力大殿中的陈居则是看着面前的顿若:“你说联系不上将闾公子了?” 顿若点头,脸上也是带着十分难看的神色:“自陛下重病,令我前去请陈相的时候,我就奉了陛下之令联系将闾公子,但不知为何一直联系不上将闾公子。” 陈居眯着眼睛,冷声说道:“将闾公子是否还安全?” 顿若微微点头:“这一点能够保证,若将闾公子出事了,在公子身边的黑冰台会即刻用尽一切办法让我们知道,哪怕是临死之前也会留下信号。” “我们如今所查探到的信号当中,都表明公子将闾依旧活着,只是暂时联络不上。” 黑冰台的人有独特的联络方式,他们查到了将闾最后的痕迹以及黑冰台之人留下的信号,这代表着公子将闾无事,至少在十天之前无事。 陈居按了按额头。 问题大了。 唯二能够继承皇位的公子有一位不在咸阳城,难道秦国这一艘大船要一直等待将闾么?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没有人能够承担的起来这样子做的后果。 哪怕是陈氏也是一样。 顿若的声音中带着些许小心:“陈相,我们该如何做?” “朝堂以及众多臣子、皇室宗族那边都在催促。” 他还有些话不敢说,拖延的这半个月时间,虽然天下间还没有什么流言,但是王公贵族之中已经开始流传,是陈氏想要取代赢姓成为天下之主,是陈氏想要做皇帝,所以才会一直拖延了。 陈居闭上眼睛。 事情到了这里,好像已经没有了转圜的余地了。 他目前的选择似乎只有一个,那便是让胡亥登基,成为四世皇帝。 天命让秦国连续出现了八位贤名的君主,也正是因为如此秦国才在六位君主的努力下一统天下,继而在后面两位贤名的君主手中使得秦国能够有资格“赌”一把。 而如今,天下的继承人,秦国的继承人只有一个胡亥了。 他睁开眼睛,眼神中充斥着锐利之色:“那便只能尊公子胡亥为四世皇帝了!” 这是无可奈何之下的选择,也是最后被迫的选择。 武和二年,腊月三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