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朕欲立如意为太子,但却不知是否该如此做,毕竟嫡长子盈并无过错。” “若是随意废除,只怕朝堂之上的言语之声会更多。” 陈彼只是低着头听着,但却对此不发表任何的看法,等到刘邦说完了之后,才看着刘邦说道:“太子之事,事关重大,陈氏也没有什么看法。” 他平静的看着刘邦:“陛下唤臣前来,也不会是为了这刚目的吧?” “不如直说便是了。” “若是有彼能够做的事情,彼定然竭尽全力。” 刘邦眼眸中神色一变,而后即刻收了回去,这才是打着哈哈说道:“被陈先生看出来了。” 他叹了口气:“其实也没有什么事情,就是想让先生当我那几个逆子的老师。” 刘邦说话的时候着重强调了“几个”这俩字,表示自己在这方面、在这个时候还没有什么偏心之说。 他不动声色的说道:“希望先生能够多多观察他们几个。” “尤其是盈与如意这两个孩子。” 陈彼没有表示拒绝,只是开口问道:“陛下也知,我陈氏不会轻易的收弟子。” 刘邦听着陈彼的话也没有说什么,只是等待着后面的“但是”。 果不其然,陈彼沉吟了片刻后说道:“倒是陛下如今兴建“国子监”,不如彼前往国子监为先生,日常也能够教导几位皇子。” 他笑着说道:“彼入长安城后,深觉长安城之宏伟,也觉着如今朝堂之上不需要彼这个人。” “陛下诏臣而来,不如便让彼在国子监做个闲人吧。” 刘邦微微一挑眉毛,他本就有这个心思,倒是没有想到陈彼自己先提出来了,不过这也算是陈氏的老本行了吧? 当即笑眯眯的说道:“自然自然。” “国子监交给先生,我十分满意。” “只是先生啊” 他看向陈彼,意味深长的说道:“有些时候,家族的绵延与世代显贵是在“动乱”中求取的,若是一昧的求稳、求保,可是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啊。” “当年陈氏先祖安国公陈野,不也是在险中求胜、得到了商君的赏识,从而成为了秦国的司寇,乃至丞相么?” “后来的文安公、武安公等人,也都是如此。” “一味的置身事外,只怕会随着激流而不断的退却啊。” 陈彼只装作没有听懂刘邦话里面的意思,笑着说道:“当年先祖得到商君重用,也不过是巧合而已。” “至于所谓的家族显贵与绵延。” 陈彼笑眯眯的说道:“这些不过是身外之物罢了。” “陈氏所求的乃是天下黔首的安顿,陈氏所坚定的乃是心中“问心无愧”的信念。” 不过在最后,他还是给刘邦小小的画了一个饼:“不过,陈氏也不是如同“孔家”那样的人,所以也不会做孔家那种一直置身事外的事情。” 陈彼感慨的说道:“臣之前倒是听说过一个言论,踏入河流的时间不同,所感受到的河流就不同。” “唯有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方才能够得到合适的结果,不是么?” 两人对视一眼,而后都晃然一笑。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在刘邦的长笑声中,这场谈话结束了。 承秦三年,陈氏嫡长子陈彼入长安城,得天子召见。 拜为太子少师、太子詹事、兼国子监祭酒,加封“安居候”,位列朝堂十六卿之位,等同三公三师、享两千石禄。 天子允陈氏家主、嫡长子见皇不拜,免除虚礼。 这个消息传出之后,所有人都有些惊讶以及迷糊了。 太子少师?太子詹事?国子监祭酒? 前一个职位是虚职,中间一个职位在有太子的时候是实权职位,类似于“东宫丞相”这种地位,而国子监祭酒 这三个职位真的能兼任么? 毕竟如今可不是没有太子啊?太子刘盈正坐在东宫之中! 一部分人的神色变了。 难道这是陛下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决定不再摇摆,放弃赵王而坚定的拥护嫡长子刘盈为太子的前兆? 当所有人都这样想的时候,一个另外的消息传了出来。 天子降令,以使赵王、代王、太子、淮南王四人入国子监读书。 并且表示他虽然是天子、是皇帝,但却并不能够干涉陈彼的选择,所以让四个孩子都进入到国子监学习,都暂时成为陈彼的“学生”而非“弟子”。 四个人中,谁得到了陈彼的认可,谁就可以成为陈彼的弟子。 而同时传出来的,还有天子的一番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