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天子与陈氏之间的事情,左右不是他这个大司马能够掺和的。 安国王府中的事情继续发生,卫青倒是留了下来和陈无实等人在聊天,此时的未央宫中,大汉天子正在接见两个人。 一者:陈无实。 二者:董仲舒。 刘彻坐在那里,这两年他身上的帝威愈发的慎重了。 “今日召见你们,只是为了探讨二位的学问。” 他的脸上带着柔和的笑容,此时的他看起来不像是个皇帝,倒像是这二人的长辈。 可无论是董仲舒还是陈无实,都不会真的将这位当成是自己的长辈去看待,尤其是董仲舒。 他不断地克制着自己内心的紧张,今日他要代表的是儒家一脉,或者说不仅仅是儒家一脉,三年前他与陈无实结为好友,两人对于政治上、以及学问上的见解竟然完全一致。 他们都一直认为,天子一定会逐步无法容忍放肆的百家,而一定会开始收拢。 当年秦始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思想上的措施是书同文、车同轨,后来则是想要将民间的书籍全部都是收到皇宫之中。 而如今的天子继位虽然未曾太久,但是已经初步表现出了那股子的帝王气。 这样的帝王,会容忍如今天下的风气么? 那些诸子百家们的子弟汇聚在诸侯王的门下,丝毫没有顾忌的讨论国事,甚至抨击朝廷的一些政策。 虽然诸侯王没有那个胆子造反,但是这样思想上的行为,难道就是天子能够容忍的了? 可诸子百家的思想虽然不能说全都是精华,但也的确是有许多利国利民的方向。 董仲舒和陈无实两个人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遇到的,他们有共同却有截然相反的目的。 陈无实是为了自己的学问;董仲舒则是为了儒家。 慢慢的,两个人求同存异走出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而今日天子的召见则是检验这两种道路最好的办法。 董仲舒想要证明自己。 所以他率先抢在陈无实的前面开口了,他深深地吸了口气,然后说道:“启禀陛下,臣之言论,尽然在此,请陛下观之。” 刘彻挑眉,他看着坐在那里的董仲舒。 他实在是没有想到,董仲舒竟然会抢先开口,甚至是直接从袖子中拿出了“策论”。 董仲舒有信心能够胜过陈无实? 他瞥了一眼陈无实,心中的好奇心则是更加涌现出来。 刘彻接过董仲舒手中的那封策论,其上的字迹干干净净而又规整,字体是用的改良过的小篆。 这也是如今大汉的官方用语。 一接过董仲舒的奏折,刘彻便看到了封面上书写的几个字:“罢黜百家、独尊政儒”。 这便是这封策论的名字了。 策论中所书写的,则是董仲舒这两年中所感悟出的道理铺就。 董仲舒在策论中所说,如今天下的局势已经逐渐的安稳起来,当初对于乱世很有作用的诸子百家的副作用便是显现了出来。 诸子百家的门客们不受约束,尤其是一些游侠儿,这些人到处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就像是当年在春秋战国时候一样,他们想要扶持不同的王,而使得那些封王重用他们。 董仲舒着重表示了长期如此,会导致什么样子的后果,并且将那些分析出来的“后果”都加强了一下。 而要解决这样子问题的方法是什么呢? 只有一个。 董仲舒将其称之为“罢黜百家,独尊政儒”。 是的。 因为历史的影响与蝴蝶,董仲舒在上奏的时候,将政治学也加了进去,并且放在了儒家的前面,因为他自己知道,如果自己敢说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样的话来,那么别说是天子了,就算是陈氏家主,如今的安国王也保不住他。 至于安国王会不会保他,那就是另外的事情了。 而在这一封奏书当中,关于如何独尊政儒也是提出了一些简单的提议,但却并没有强烈的说明。 董仲舒在这一封奏书中,强调的核心是另外八个字。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前面四个字很简单,意思就是皇帝的权利是上苍授予的,是神灵授予的,所以如果反抗陛下、反抗皇帝,那么便是会招惹到上苍震怒。 这是一种很简单、但却是很有作用,尤其是在这种封建时代就更管用了的招数。 因为人们都比较封建迷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