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而且沿途的驿站等,也是对这些学子免费开放的。 御书房中 张皖的神色不太好,他看着面前的陈潇,皱着眉说道:“遥游啊——是朕做的哪里不对了?” “为何你一定要辞官呢?” 陈潇坐在张皖的面前,幽幽的叹了口气:“陛下,我实在是不喜欢官场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我与陈樊先祖一样,喜欢寄情于山水之间,见天地浮游。” “所以才请辞的。” “而且——” 陈潇直接了当的看出来了张皖的担忧:“我父亲不会辞官——等到我父亲也要告老归乡的时候,我七弟会入朝为官的。” “然后我儿子同样会入朝。” “只是么、” 陈潇摸了摸自己的下巴:“那小子一心想要科举,说不得过个几年,他就参加科举,届时金榜题名,在这大殿之上被陛下点为魁首了。” 张皖这才放下心来,原来不是自己的行为触怒了陈氏,而是陈潇这条咸鱼不愿意再继续努力了。 他嗤笑一声,指着陈潇说道:“你啊。” “当年读书的时候,便曾经与朕说,你要做甚么依仗父亲之举,后来我问你,若是你年岁见长之后呢?你说你可以依靠自己的儿子。” “如今竟然真的让你实现了。” “真是令人羡慕啊。” 陈潇伸了个懒腰:“那没办法,谁让我的父亲与儿子都十分争气呢?” “行了陛下,我会在监考完这一次的大虞朝考之后再辞官的。” “届时我会去江南,或许泛舟于湖水之上,每日闲来垂钓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看着陈潇的背影,张皖的脸上羡慕的神色更加浓厚了,他的确是很羡慕陈潇,毕竟想走就能走这种事情并不是那么轻松的。 他张皖放不下手中的权力,也放不下这江山社稷。 建武二十一年。 天子诏书。 令丞相署内吏陈潇、中书舍人、门下侍中谢玄、王献之为主考,监建武二十一年科考。 此次科考共计选出三百六十位“士子”,称呼为“天子门生”。 其中,鳌头为一人、侧鳌为二人,余下二品学子一百人、三品学子一百人,四品学子一百五十七人。 鳌首授朝官正七品、侧鳌授官从七品,余下学子则是还要进行另外的选拔。 同年,丞相署内吏陈潇辞官。 京都城外 谢玄、王献之看着坐在马车中,浑身上下都带着懒散的陈潇,眼睛中带着的都是羡慕。 “哎,真是羡慕遥游兄啊。” “这般权势,说放下便能放下,不像是我等一样。” “困居在这权势之中,无法自拔啊。” 陈潇倒也不客气,只是挥了挥手说道:“行了,你们当年不是喊着要来京都?各人有各人的志向,我生来便是这般没有什么大的志向,只想醉情山水的。” “他日若是得了空,两位去往江南,我定然扫榻相迎。” 说着,挥了挥手,便坐回马车之中了 马车摇摇晃晃的朝着江南而去,而原本属于江南的两个人却站在京都洛阳的城门前,看着那马车逐渐远去,最后只能悄然感慨一声。 建武二十二年。 随着科举考试出的学子入朝为官,大虞的朝堂形势彻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是一种令那些世家都没有想到的变化。 历史正在滚滚前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