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人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很多时候,下意识的反应都是保护自己。 当然。 也有人会选择牺牲自己,保全别人。 那样的人,被称作是英雄。 但沈青云相信,无论是张娟还是张平,都不是什么英雄人物。 他们的眼睛里只有自己的利益。 所以。 沈青云的想法很简单,他就是要利用这种囚徒困境的办法,彻底攻破张平的心理防线。 所谓囚徒困境,是指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即使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 具体一点来讲,就是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分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接受审讯。 警察知道两人有罪,但缺乏足够的证据。 于是,警察告诉每个人: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刑一年。 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八年。 如果两人中一个坦白而另一个抵赖,坦白的放出去,抵赖的判十年。 于是,每个囚徒都面临两种选择:坦白或抵赖。 然而,不管同伙选择什么,每个囚徒的最优选择是坦白。 如果同伙抵赖、自己坦白的话放出去,抵赖的话判十年,坦白比不坦白好。 如果同伙坦白、自己坦白的话判八年,比起抵赖的判十年,坦白还是比抵赖的好。 结果,两个嫌疑犯都选择坦白,各判刑八年。 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一年,显然这个结果好。 囚徒困境所反映出的深刻问题是,人类的个人理性有时能导致集体的非理性。 聪明的人类会因自己的聪明而作茧自缚,或者损害集体的利益。 而现在张平面临的局面就是,如果他坦白的话,强奸未成年人并且杀害对方的罪名不用扣在他的头上,他肯定不会死。 而作为案发时候未成年的汪哲,同样也不会被判处死刑。 所以。 张平是不可能冒着自己被枪毙的风险,保护外甥汪哲的。………… “说说吧,到底是怎么回事?” 沈青云坐在那里,看着汪哲缓缓说道:“你应该知道,我能坐下来听你说,已经是你最后的机会,如果你说的东西让我不满意,那恐怕你就没有机会了。” “我说,我说。” 张平连忙说道:“沈局你放心,我什么都说道。” 事到如今,他的心理防线已经彻底崩溃了。 沈青云刚刚的话已经明确告诉他,如果自己不把事情的真相说出来,他基本上就要吃枪子儿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