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幕后主使-《扶摇成妃》
第(2/3)页
江南腹地尽管下了雪,积雪却很快的化去,如此一来便更冷,画舫像是被遗忘在湖中那般孤零飘着。每日除了有人定时坐小船来打扫、送饭,便再无人到来,反而是岸边有人来回的巡视、昼夜不怠。
几日来若芸安静的异常,抱着手炉在窗边总是一站一天,时而远望山峦,时而目不转睛盯着营地,不发一言。从前透亮的眸子像是凝了霜那般淡而无光,金丝锦衣被仔细的擦拭后叠在一边,上头还搁着那把十分轻巧的随身剑,朱红的璎珞垂下恰如绽放的红莲。
雪后四五天,她梳洗罢隔窗而望,只见湖边起了薄雾,自然升腾的雾气逐渐浓烈,将原本清晰可见的湖岸整个吞没,只有来回的火把依稀可辨。
兴许是她的安静让人觉得需要警惕,在湖水只可见几丈的时候,有人驾船而来,轻舟不比从前的小船,破开雾气后倏然出现在画舫边,船舷立着一名老者,黑衣耀纹、长须灰发,面容苍老、眉间冷冽,负手伫立如松,腰上的垂珠随船叮当。
若芸瞅着这一幕便觉心如擂鼓,紧张之余弃了手炉,披上金线裳、挽起发髻,在案桌后背对门栏坐下,双手交握后便听有人登船而来,不禁用力的吸了口气,勉力镇定下来。
老者见她背对坐定,顿时挺了挺脊背,不慌不忙的在她身后坐下,道:“看来,你都知道了?”
若芸听着那浑厚苍劲的声音,当即鼻子一酸,但怔了会儿仍然将满心的哀伤藏起,定定的开口:“您希望我知道什么——教主大人?”
老者沉默以对,若芸却自嘲一笑,兀自说下去道:“彼时年少,我有疼爱我的爹娘、照顾我的家眷,还有衷心聪明的丫头在侧,此等幸福之事我却熟视无睹,偏偏觉得爹爹管教的严、娘亲太过软弱,频频顶撞、偷溜出去。即便如此,我仍以为爹娘爱我、视我为掌上明珠。”
她说着,尾音略有颤抖,听他不答便又提了口气道:“一朝分崩离析,我曾一度以为爹爹含冤莫白,隐忍求全以待良机。不料造化弄人,我曾怨恨的先皇、异姓王也罢,心心念念要揪出的大祭司一脉也罢,竟都不是根源,我身负罪孽却不自知,眼下摆在我面前的不过是个死局。”
“那你预备如何?”老者沉默多时,终于开口问了句。
若芸苍白一笑,此时将落未落的眼泪尽干涸在心中:“如论是哪一方,我都无法帮助,无论哪一方,我都无法狠下心来,于天颐我早已无颜活着,于扶苏我也是罪孽所在,于自身我更是难辞其咎。”
“天颐皇权不过是昏庸无能之辈。扶苏诸王也不过是各打算盘,一朝毁去便是万民之福,何来罪孽?!”老者拂袖而起,言辞激烈。
“万民之福?”若芸嗤笑一声。瞪着眼前的画卷,缓缓起身道,“以公主试药、炼制傀儡,离间西离、怂恿胡人,以致长安街尽毁、死伤无数,想拉荣锦桓下帝位,却赔上如此之多的性命,你还能说这是万民之福么?爹?”
她蓦然转身与老者对视,腾起的欣喜与痛楚一并袭来,双眸闪烁后迅速的黯淡下去。若不是程清璿有意隐瞒,她早该猜到那日摘星阁中的声音是爹的,怀轩墨在手的那么多圣旨不容置疑,站在她面前的也并非别人,正是因内阁废除而痛失亲友、死遁化为教主揭竿而起的苏熙学士——她最敬爱的爹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