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改姓汉人-《唐骑》


    第(3/3)页

    一个人若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那日子过得就会像日夜不停在逆水游泳一样,哪里可能长久呢?

    就像祖父所说,反正日子过得挺好的,何必为了“大唐”二字活得那么累呢。

    大唐已经遥远得像一个梦,唐诗,对他的兄弟姐妹们来说最多只是一种兴趣,而不是能带来默默温情、激发血脉思念的诗篇了。

    “郑兄弟?郑公子?阿齐木!”

    张迈的喝唤把他叫了回来,郑渭才发现,原来自己走神了好久。

    那个“郑”字,似乎也不如“阿齐木”更能激发他的反应了。

    “我大概知道怎么回事了。”张迈说。

    这个张特使的眼神让郑渭觉得自己糊弄不了对方。

    郑渭见闻广博,熟知史事,知道中土皇朝有几次撤出了西域,但当再次回来时,那力量、那威势都是极其强大、极其震撼的!

    “这个张特使虽然年轻,但他能只身来到这里,让新碎叶城的人都俯首听命,只怕也是班超、李靖、苏定方那样的人物呢!”

    想到这一点,郑渭心里有些许的忌惮、些许的害怕,但不知为何,又有些许的兴奋!

    聪明的他早在十几岁上就明白,郑家和新碎叶城那帮边荒土包子虽然还有联系,但所走的路已经完全不同。

    长安、大唐……那只是郑渭少年时的一个梦。

    俱兰城、撒马尔罕,还有阿拉伯萨曼王朝,以及后来占据了俱兰城的回纥王朝,才是凯里木·本·阿卜杜勒·阿齐木的现实。

    在梦想与现实之间,他却该如何选择?

    再次面对张迈的目光,郑渭恢复了镇定与理智。

    ————————

    人在他乡,和祖国隔绝,面对外族政权的威压利诱,面对去-中-国-化

    的政策,面对现实生活的压力,如果换了我们,又能坚持多少代呢?

    失去了政权的自觉维持,单靠个体的文化传递,真能保证文明之火不熄不灭吗?

    《唐骑》需要大家的投票支持。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