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八章 陌刀再现-《唐骑》


    第(2/3)页

    当耶律朔古决定东归争权,当耶律屋质决定断臂弃燕,当杜重威欢天喜地准备进入幽州后,当石重贵滋滋然想去接收云州,高行周的部队也已经开到长城外,准备突破李彝秀的阻截防线。

    与此同时,李彝殷也尽起平安城兵马,步步逼近,在白马银枪团之西安营扎寨。这日忽然西南方向万马驰来,高行周在大营内望见烟尘滚滚,再想起昨夜的烟花,心中十分不安。

    他不知道张迈已在昨日于河口镇登岸,李彝殷接到消息之后扩展营盘,以备迎接张迈,一边发出烟花,通知云州。张迈换马之后一路行军到此,天策营寨之中,哨兵入内报讯:“元帅到了!”

    李彝殷大喜,率部迎出十里之外,叩拜于汗血王座之前,张迈见他满脸风霜,安慰道:“薛复北上之后,李将军辛苦了。”

    李彝殷听了这句柔声抚慰,脸上的笑容,就像比得了千金之赏还要欢喜,说道:“不苦,不苦!薛都督托付重任,是对我李彝殷的莫大信任,李彝殷虽然无幸与都督一同北上破辽,幸亏也不辱使命!敕勒川至今无碍,晋北形势也至今安定。”

    张迈点了点头,道了句好,便让李彝殷上马与自己同行,李彝殷不敢与张迈并驾齐驱,落后半个马头,杨光远在左,李彝殷在右,一路进入大营。

    高行周的斥候探知急速回报,张迈未打旗号,所以高行周只知西南又开来一路大军,东归之心更急了两分。却还稳得住心绪。白马银枪团诸将知道天策又有援军开到,估计难以取胜,但也还不是很害怕。

    张迈抵达当天,问明晋北形势后。就在军中调集诸将进行兵力整顿。

    当日薛复北上,只带走数千精锐,还留下两千配马步兵、两千配马辅兵,五千党项骑兵,高达一万八千人的后勤辅战部队,以及接近两万人的新收人马,李彝秀进驻焦山时,带走了三千党项骑兵以及两千后勤辅战部队、两千敕勒川归附漠北部落军,但李彝殷手中仍然保有包括六千作战部队在内的四万人马,论实力其实不在高行周之下。但第一流精锐军团的缺失,以及那四千非党项作战部队不能顺畅指挥,使得李彝殷不愿与白马银枪团硬碰。

    但张迈的到来,却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陌刀战斧新阵的嵌入使得全军有了一个新的核心。陌刀战斧阵之后是远程射击部队十营,薛复留下的四千作战部队在左,张迈带来的三千番汉步骑兵在右,此为中军;又以杨光远两千轻骑为左翼,以李彝殷两千党项骑兵为右翼,各配以胡骑七千人,此为外围;其余兵马。留后军听用。

    他是全军最高领袖,指挥起来无比顺畅,诸将闻令即行,傍晚发布军令,才入夜就全部调整结束。然后诸将入营回命。

    张迈对诸将道:“上京之战,我信任杨易和薛复。咱们且将心思先放在平定燕云上。高行周就是我们要拔除的第一个障碍!兵法云:十则围之!我军兵马是高行周的五倍,再加上前面有长城为阻碍,足以让我们对他们进行包抄。今晚大家睡个好觉,明日左右两翼迂回包抄,我以中军直捣他的心腹!然后对其败兵进行切割包围。这是一支汉人军队。此战与对胡虏作战不同,我们追求胜利,不追求杀戮。”

    与会诸主将,刘黑虎是西域汉人,杨光远是汉化沙陀,李彝殷是党项,但张迈在他们面前直言“胡虏”,刘黑虎觉得理所当然,杨光远觉得顺理成章,李彝殷则听出了一种暗示:这是不将自己当“胡虏”了啊。

    张迈道:“回去吧,好好准备好明日的战斗!”

    诸将齐声道:“领命!”

    ——————————

    第二天太阳还没升起,高行周便下令四更造饭,五更拔营,天才蒙蒙亮,晋军正在吃饭,就听远处有兵马奔腾,斥候来报说唐军分向南北分开两翼,似乎意图包抄。

    高行周道:“不管他,多半是要继续骚扰,下令全军,吃完饭后便上马,前锋千骑开路,中军七千人继之,我以二千白马银枪精骑断后。”这段时间李彝殷为了拖住晋军东归步伐,用的手段多了去,因此高行周也有些倦怠了。

    正在吃饭的晋军知唐军在行动,三两下扒完饭,前面千骑开路,中军继进,两千精锐结阵断后。按照高行周的预判,李彝殷多半不敢上来跟自己硬碰!

    天策的斥候回报消息,张迈听说后道:“精锐断后么?有种!传令,先留下这支精锐!逼近之后,升我帅旗。”

    这时晋军唐军都在行动,唐军要包抄全部晋军,便得不断向东前进,此刻中军发出讯号,又延伸出两支包抄部队——四千薛复旧部出其左,三千河湟番汉出其右,若从天空俯瞰,天策唐军就像一个变异巨人,伸出了两长两短四条手臂——杨光远李彝殷在外围作大包抄圈,薛复旧部与河湟番汉作内围小包抄,都以那两千晋军精锐为目标。

    高行周有些讶异道:“这真是准备围杀我们么?而且还分出四翼,这是兵分五路啊!”

    白马银枪团毕竟是精锐,直到这时仍然不慌,副将问如何应对,高行周道:“他们要想围杀,必须分兵,李彝殷手中若有五倍于我的强兵,当初何必退却!若强兵不足,兵分则弱!用各个击破之法可以破之!我们且立定阵脚,看他虚实,击其一翼,一翼既破,那时进可以乘势掩杀,退可以从缺口东归,无忧也!”

    本来他心有成算,直接下令就可,这时说得清楚明白。那是在教导儿子了。精锐轻骑兵机动力强大,战而能胜,败而能逃,特别是在这种平旷地势中更是如此。因此白马银枪团上下虽被数倍之众逼近而不着急。

    敕勒川之所谓平旷只是大势而言,局部地势仍有起伏,高行周将兵马聚于一小丘之上,驱马上了丘顶,他要考校儿子,便让他望飞尘以判断强弱。

    天策的外两翼还在向东延展,内两翼已经开始收缩逼近,同时中路兵马也向这边挺进,三路兵马距离小丘几乎等距。

    高怀德东西张望,说道:“敌军内左翼。从北而来,兵马约四千人,敌军内右翼,从南而来,兵马也约五千人。敌人中军。从西而来,兵马超过万人!”

    高行周点了点头,对儿子的判断表示赞许,他早知道薛复带着许多党项牧民,又在敕勒川收拢了许多部落,这些人也被编入行伍之中,平时放牧。战时跟着冲杀——对于这批人马高行周不放在心上,这种临时集结的牧民,没有精锐部队为核,人再多也拦不住自己,所以高行周不急着突围,准备先胜一场以震慑李彝殷。

    又过片刻。三路兵马渐显,内侧两翼最先靠近,高怀德咦了一声,说道:“爹爹!不对!敌军内左翼是四千人没错,内右翼却没五千人。其军前半部飞尘有高低之分……其前军应该是一人配备二马,因为有空身马,所以扬起的飞尘有微妙区别,后军是一人一马,合起来大概只有三千人!能一人二马,那前面应该是精兵,后面应该是辅卒,多半就是那些拉来凑数的牧民!”

    高怀德的判断是准确的,但结论却错了。天策内左翼的薛复旧部四千人均是骑马步兵,因此一人一马足矣;内右翼河湟番汉,一半是骑兵,因此需要一人二骑,一半是步兵,所以也是一人一马。

    高行周却不知此,便判断天策的内右翼里头藏着一千五百精卒,而左翼则全是牧民构成的杂鱼烂虾。

    推断既定,便对儿子说道:“那些牧民可一击而散,但我们要防止被敌人的精兵纠缠住。咱们先击左路,左路既溃,李彝殷便不得不停下收拾残局,待他们收拾好残局,我军前锋、中军如今已去得远了,就是殿后兵马也有足够的时间脱离包围圈。”

    高怀德喜道:“爹爹高见,孩儿愿为前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