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 躺下了-《大明:我是万历他爹》
            
            
            
                
    第(1/3)页
    申时行,张四维双双被罚,一时间朝野震动。
    首先跳脚的是刑部郎中丘橓,也就是反对派头子。
    这家伙朱载坖一直留着,既不升迁,也不贬官,权当是反对派们的民意代表罢了。
    其实反对派会如此不成气候,以至于他们的头子也只是一个郎中,这是朱载坖没想到的。
    或者说,朱载坖的各种操作,以及穿越前后的转变太快,很多人还没来得及反应,他就已经巩固了权力。
    他们以为高张二党的太子都受罚了,皇帝对新政也退缩了。
    实则恰恰相反。
    只有少数人知道,只要张居正和高拱二人在,新政就不会断档。
    二人理想,脾气都不合,但在朱载坖的撮合下,二人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富国强兵。
    还有青史留名的私心。
    恰好,朱载坖这两点都能满足。
    于是这个铁三角共同努力,仅仅六年就让大明焕然一新。
    虽然它还有很多问题,但比前朝好很多了。
    其次,就是以吏部尚书高仪为首的平民帮,也就是左右摇摆的普通官员。
    他们在观察,并不轻易发表意见。
    最后,则是保申张二人的新党。
    朱载坖相信张居正和高拱已经给下面的人打过招呼了,要他们不要上书保申张二人。
    但还是有部分人坚持上书。
    那朱载坖就有理由怀疑,这些人都是申张二人的私党了。
    他们也让朱载坖再一次注意到了,明朝结党罪名和内阁制度导致的,日渐猖獗的党争之风。
    前者本来是方便皇帝铲除异己的,通过冤案,和很多勉强的牵连而达到目的 。
    比如洪武四大案,解缙案等等。
    既然皇帝如此想,那么普通官员们也干脆不明哲保身了。
    既然我可能哪一日就被打成某某党,从而诛罪,那我还不如真结党,抱上当今最大的官的大腿呢!
    后者,因为内阁官员有举荐官员和干涉任命的权力而导致党争。
    一个人最信任的人通常是他的亲朋好友以及老乡,内阁官员们举荐人才是为了政绩,很难不用同乡,同窗出身的,自己信任的人。
    说回申张二人,他们的私党,朱载坖不会处置。
    毕竟对他们的考验还未结束,且处置他们就意味着官方表态,于是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