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农门女商,养个皇子当首富》


    第(2/3)页

    按照这个论调,最后还是酒水不够香的问题了?这显然不对。

    殷诚憋了半天,道:“那这酒家该去爱饮酒的人家处开店。”

    “可若是无法选择开店的位置,又该如何呢?”

    这下他彻底答不出了,只得挠着脑袋苦笑道:“主公,属下不过一介武将,不通这些,还请为属下解惑。”

    谢长安笑的有些得意,“仓河村的情况就是这般,圣上赏赐的土地就在仓河村那儿,既然已经定好了要种胡桃楸,三娘现在琢磨的,就是怎样能快些将它卖出去,依你之见,该如何卖?”

    作为第一个发现了自家主公的人,殷诚在仓河村住了几个月,对仓河村不能说是知根知底,但大致的情况他还是知晓的。

    虽说如今这小小村落已经富庶了好些,但顶破了天,也堪堪只能称作殷实,距离能买得起胡桃楸不能说十分接近,只能说毫无干系。

    就连黎东氏那等地方派系,想要大量买入胡桃楸木用作建造屋舍,也是要狠狠心才行的。

    由此可见,胡桃楸木与仓河村实在是调性不符,若是想要强行发卖,只怕会亏得血本无归。

    殷诚觉得他似乎摸到了些门窍,却还是一知半解,他道:“或许会遣些家仆小厮,告知周遭的富贵人家,再看他们是否对胡桃楸木有意向?”

    这种手段十分常见,就连在盛京活跃的大商贾,每每出甚好物什,也会先遣人去权贵家中告知一二,若对方有意,那定然要提前备好。

    但对方是否真的要买,又会何时来买,都是没个准数的。

    “三娘的做法倒是与他们相仿。”他自以为找到了答案,信中的章杰也是这般想的。

    却被谢长安矢口否定。

    “非也,三娘的做法要聪明太多。”他道:“三娘这般做,那些商贾不管日后是否真的采买,心中都有了好感,再者,旁人也会当做奇闻一桩来津津乐道,是,也不是?”

    殷诚点头,“确实不假。”

    虽说叶霓如今远在仓河村,但因为此前在盛京大出风头,现在她在仓河村的一举一动也都引人关注,这样的消息,约莫半个月后,盛京的贵人们也都知晓了。

    谢长安道:“这就是三娘的用意所在了,知晓的人多了,那名声自然就打出去了,来日这些个贵人们若是想要采买胡桃楸,你猜他们第一个想到的是谁?”

    自然是叶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