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高照脸上满是笑意,诸葛亮是肱骨之臣,其忠心、才能都不用怀疑,高照很难想象,这世上是否还有第二个如此完美之人。 “孔明有何计策” 诸葛亮与高照对视一眼:“主公何不亦是将计就计” 陈群信上说了,已经联系了数名戍边将军,于禁便是其中之一。 于禁屯兵汝南,此地乃是北上的重中之重,若汝南下,宛城、汝南两路北上,就算陈群另有图谋,自己也不惧! “先晾晾他,现在我为荆王,一言一行代表着南方的意志,我定下数年休养之策,自然不能食言,此事日后再说” 高照解释完,定睛看向诸葛亮:“孔明,我儿高明已启蒙数年,我意,拜先生为太傅,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诸葛亮内心一凛,太傅,可是太子身边的职位,尽管如此,这还是主公第一次在自己面前表露心意。 “亮多谢主公” “好,孔明,日后统一天下,卿可为一国丞相!” “多谢主公” ... 南方各地在高照休养生息之下,快速恢复着。 转眼间,两年的时间,转眼即逝。 在这期间,高照重新统计了治下所有百姓名单,设立身份制。 据统计,自黄巾起义以来,大汉的百姓从人数五千万,直到现在,只有区区一千万,这不是高照愿意看到的。 当下便颁布鼓励生育政策,若生二胎,无力抚养者,朝廷愿意助其抚养,待孩童成年后,可为朝廷效力。 高照治下所有土地,百官皆是奋发图强,羽翼的人数也是成倍增长,监管面积遍布全国各地,甚至北方也有少许羽翼的成员。 工部在黄月英的带领下,陆续发明各种攻城武器,最有名的便是被后世所熟知的“连弩”,被黄月英冠以夫名“诸葛连弩”。 现代版的陶砖也是顺利发明出来,如今的南郡已经遍地砖房,陆续延伸到全国各地。 这日,高照在荆王府陪伴家人孩子。 赵柳匆忙进来,伏在高照耳侧:“王爷,北方传来消息,魏王薨” 高照的笑容停留在脸上,瞬间变得严肃:“消息真实?” “千真万确” “好,赵柳,召集百官议政” “喏” 这两年,南郡的议政大厅也被高照整改了一番,官员陆续增长,不整改的话,无法站下那么多人,如今高照麾下可算是人才尽出,兵强马壮。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