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扶余风波-《大唐之我太上皇绝不摊牌》


    第(1/3)页

    第396章  扶余风波

    对于李世民来说,此时最好的状态,就是一路尾随下去。

    前面有人替他开路。

    而他只需要一路跟下来接手战果便好。

    这注定是一场举世瞩目的战斗,一战灭国,将成为大唐有史以来,最负盛名的战斗,同样是变遍观历史以来,前所未有的战果。

    而在这个时候。

    秦牧已经拿下了三城之地,在行绝户之策之后,再次向高句丽境内进攻。

    高句丽国力没有大唐强盛,但是借着新城之险,以北方疆域为基本盘,已经具备了成为一个超级帝国的潜质。

    一旦让高句丽完成农耕的转型,让对方有百年修养生气的机会。

    那么高句丽将会发展为大唐北方,堪比匈奴帝国。

    过了北疆荒芜之地,就是丽江,而过了丽江之后,就是另一种场景。

    别看扶余这地方虽小,但占据着高句丽百分之四十的人口。

    秦牧的眼中闪过一丝的冷光。

    在这里,曾经发展出来过一个极其强盛的北方名字,扶余国,曾经在最强盛的时期,扶余国坐拥万里之地,吊打高句丽。

    席君买也是跟着摇头。

    “拿下扶余城,周围的这些小城,不攻自破。”

    直到三晋之时,扶余的衰败,直至最终被高句丽取而代之之后,才有了现在高句丽强盛。

    是畅所欲言的时候。

    可是实行让高句丽百姓南下之后,秦牧近乎将大半的粮食都分给了南下的百姓,让这些百姓拥有足够南下的食物。

    尤其是在扶余川这里。

    “一路上我们所有的食物,都是靠攻城夺地之后的补充为主,可以说,一旦大军停止前进,被困在一个地方,不出三天的时间,我军的粮草就会告急,不出十天,即便是高句丽不进攻,我们也支撑不下去。”

    就是要率领大军一座城池一座城池的攻打过去。

    如果说秦牧没有实行绝户之策,那么这一路上连续攻克高句丽两座军事重城,三座粮仓之地,所获得的粮草补充,足以支撑十万大军半年补充。

    可以说,扶余之高句丽而言,等同于大唐之江南。

    “三天之内,彻底灭了扶余川。”

    自然,现在是军略讨论。

    这才有了以大唐北方,东西横贯西北、东北大小百国共存的格局。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