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吵架了-《大明:爷爷,我们一起跑路吧!》


    第(3/3)页

    “呵呵,说到这,我们可是倾尽全力栽培了你十多年,嗯?”

    "你看看你在做什么?你妹妹这么简单的事情,你都处理不好?做不到?”

    “他在圣旨里呆了一年,你呢?你怎么不派人杀了他?”

    “怎么?三丫头来找你,你舍不得吗?”

    “废物,懦夫,懦夫!”

    饶是朱标身为皇位继承人,被朱元璋这么一顿臭骂,也是忍无可忍,他立刻阻止了朱元璋涂了蜂蜜的嘴巴:

    "父亲,父亲……"

    “嗯,有一件事情,还望父亲做主!”

    朱标一边说着,一边从怀里掏出一份折子,递给王冲:

    “此为开济司公堂之案,并有刑部尚书王希哲,刑部主事王叔征,以及他们在受贿一案中,所做之一切...”

    朱元璋再次开口,朱标的话还没有说出口。

    朱元璋也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似乎一切都不太顺利,也就懒得再去翻阅卷宗,而是将卷宗拿到一旁,拿着一杯茶,淡淡的说道:

    “你招供了?”

    “呃...”朱标一脸懵逼。

    “他们有的承认了,有的不承认...”

    “怎么会这样?这帮王八蛋,真是无能啊!”朱元璋摇了摇头。

    “来人,诛其九族!”

    “这——”朱标再次傻眼了,连忙再次劝说道:

    “有人做了错事,就该受到惩罚,父亲又为何要...”

    朱元璋一巴掌打在自己的腿上,然后伸手指向朱标:

    “嘎嘎!果然是一张狗皮膏药!”

    “你口口声声说要杀了开济,现在倒好,厚颜无耻起来,装什么善良?”

    朱标的嘴角露出一丝笑容。

    “不是我想做一个好人…”

    "他得罪了我,固然是死有余辜,但他的亲人却是罪大恶极

    朱元璋很是不满,不断的嘀咕着:

    “妈的,跟了你这么一个贱人,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身份。”

    “你真了不起!”

    朱标也听到了朱元璋的自言自语,不过他并没有理会,而是嘿嘿一笑:

    “如此说来,我还真有一件喜事…”

    “二哥,三哥,马上就要进京了。”

    "什么?人呢?”朱元璋说到朱棱、朱捆的时候,脸上难得的露出一丝笑容。

    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他的亲生骨肉,让他的耐心,变得无比珍贵。

    但很快,他就板起了脸,含糊不清的骂了一句:

    “我跟他们说过,要他们在各大诸侯国都尽心尽力,可是他们根本不把我的命令放在眼里”

    “我们做了那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他们还好意思说!”

    朱元璋说完,抬起头来,对朱标说道:

    “如果你的两个兄弟在这里,我会让他们一人一个耳光,然后由你亲手扇他们!”

    朱元璋之所以这么说,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晋王朱束,还有一个就是朱棱,一个就是能办事,一个就是能搞事儿。

    且不说王府里的那些仆人做过的恶行,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他成为一名合格的晋王。而晋王朱捆,一直以来都有一个奋斗的目标。

    哪怕是大的错误,也要避免一些小的错误。

    不过,和朱棱相比,他要好很多,朱棱是一个肆无忌惮,肆无忌惮的男子,在秦地肆无忌惮,肆无忌惮。

    朝中也有不少人,在背后给他们上了不少的折子。

    但朱标却是一个很疼爱自己的兄弟的人,他哭笑不得的开口:

    “你说什么呢?”

    “怎么可能,一入京,就被人打脸,我觉得,二哥和三哥,应该已经意识到自己做的不对了吧...”

    “他们懂个屁!朱元璋再次破口大骂,却也不再强求。

    其实朱元璋也很思念自己的这个孩子,这些年来,他的长子那么有本事,长孙又那么有本事,他觉得人生真是太幸福了。

    抛开大明王朝的存亡不谈,他的愿望从来没有改变过,只要妻儿能吃上一顿丰盛的饭菜,这就够了。

    于是,他就以册封太子为借口,召来了所有的诸侯。

    但是这么多的诸侯一起入京,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秦王和晋王,已经入京。

    前往京城的路上,地面微微一震,一支庞大的铁骑遮蔽了视线,扬起的灰尘如同一场密集的沙尘雨。

    在最前方,一面写着一个秦,一个写着一个晋,红色的锦绣字体,虽然已经残缺,可是看起来,还是很有气势的。

    两面旗帜,在两支军队的冲锋之下,迎风飘扬。

    这是朱标说的,他这是在偷懒。

    不管是哪位诸侯来京都,他都没有权利亲自去接待,不过本着能见一次就见一次的道理,他还是让人带话,把两兄弟送到京来。

    在朱棱的马车内,朱棱正和朱捆相对而立,朱捆之子朱济嬉,则是趴在地上,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

    朱棱掀开车帘往外一望,颇为唏嘘道:

    “我们已经很多年没有回去了……”

    “对对对,朱捆有些感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