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闭了一会儿,光线太强,他抬起头,看了老爸一眼,从被子下拿出一条黑裤,盖住了自己的双眼,继续睡觉。 他们带的行李很多,甚至还带了几辆马车。 郭桓扔掉手中的书籍,怒视着陈凡,一脚踹在陈凡身上,破口大骂: “醒醒!” "一上来就睡觉,一下来就吃饭,这世上怎么会有你这么没用的人呢?" “快到京城了,去逛逛吧,多看看这里的风景,多看看这里的风景,免得你整天只会躺在床上发呆...” 说着,率先从车上走了下来。 “爸,你这是做什么?”郭正一边说着,一边脱下裤子,但见郭桓下车,也只能跟着下车。 春天的雨很大,淅淅沥沥的下了一场细雨,让人感觉到了一种清新的感觉,就连天空中的蔚蓝和白云,都变得无比的清澈。 郭桓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他抬起头来,望着远处的城市,心中百感交集。 他呆呆的站在原地,过了好一会儿,才转过身来,对着刚刚从车上下来的儿子说道: “正儿,为父想知道,离长安有多近吗?” 郭正愣住了。 他很清楚,这是大晋的皇帝,也就是大晋的皇帝,对自己的子嗣,司马绍所说的。 八国之变后,金国衰弱,五胡祸,四面受敌,四面受敌,四面受敌。 晋失去洛阳,失去长安,王族南迁,只剩一方疆域,晋元帝自知无法兴复,所以提出这个问题。 现在,他的老爹又这么说了,看来,他对这些年的政坛大起大落,很是唏嘘... 他神情略显凝重,将司马绍说过的话语又说了一遍: "抬头看天,却看不见长安..." “是。”郭桓抬起头,目光呆滞,喃喃道: “抬眼看太阳,却没有长安...抬眼看太阳,却没有洛阳...抬眼看太阳,却没有应天城...” “父亲从山西到京城,足足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 郭桓喃喃自语,但他的话,已经说不出来了。 不知不觉间,一滴眼泪顺着他的眼角缓缓滑落... 忽然,他皱了皱眉,神色变得严肃起来,迈开脚步,朝着前方走去。 “我们去收拾收拾吧…” “入京!” 朱雄英出了文华殿,李景隆紧随其后,两人去了学堂。过些日子,他们便要动身前往凤阳,朱雄英也是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家乡。 朱元璋心中焦急,却又一再提醒,还特别吩咐朱雄英,让他一放学就来奉天宫见自己。 朱元璋对此很是看重,所以在秦晋二王的带领下,朱檀,朱椿,朱柏三人也被派了出去。 唯一不同的是,朱雄英必须要回去,朱檀三人必须要回去。 在凤阳呆上一段时间,每个人都要穿上一件粗棉袄,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直到来年离开。 一想到那些跟欢儿玩过一次的人,马上就要离开边关,朱雄英的心情就很不好。 “唉,世事难料,他们毕竟是大明的臣子...”朱雄英望着那座巍峨的殿宇,似在思索,半晌后,他才缓缓道: “我们走。” 然而,就在他准备迈步的时候,却突然停下了脚步。 大堂内,一名面容圆润的官员站在高台上,恭敬的等待着传唤。 满朝文武那么多,想要全部记得,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此人却引起了朱雄英的一丝好奇。 他看起来很憨厚...虽然爷爷对他的赏识是很宽容的,但也有很多人是早上当了田舍郎,晚上当了皇帝。 这些人中,有不少都是农民,皮肤被太阳照的发亮。 可朱雄英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老实巴交之人,踮起脚尖打量了一会儿,转过身来,对李景隆问道: “什么人?” “呃——我怎么知道——”李景隆心中嘀咕着,他沉默的眨了眨眼睛,好一会儿后,他才慢悠悠的开口了。 “这个——我也不清楚。” 朱雄英再问一句: "什么人?" “额...”李景隆再次欲言又止。 “属下不知…” 朱雄英也是一脸的无奈。 不过转念一想,大明的文武百官有二十几万人,眼前的这位穿着一身绿衣的文武百官,显然是外来的文武百官,不认识也很奇怪。 就在他沉思的时候,朴仁勇已经领着那名绿衣军官进来了。 到了朱元璋办公之地,朴仁勇挥了挥手中的拂尘道: “郭公子,王妃已经在里面了,您快跟我来...” 郭桓满面堆笑,抱拳道: “谢谢你...” 郭桓向朴仁勇问好后,肥胖的面容变得严肃起来,他深深地呼吸了一声,目光直直的走向侧厅,单膝跪在地上: “微臣郭桓,奉陛下之命,恭迎陛下...” 朱元璋停下了手中的毛笔,抬起头来,似笑非笑地说道: "郭桓,你叫什么名字?恩...还算厚道。” “我没有什么好教的,户部……” 朱元璋说到这里,突然停了下来,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朝大门挥了挥手: “哦?大孙上学了吗?来吧,来吧。” “孙子拜见陛下。” “你这是做什么,我都说了,这里没有这么多的礼节,来,来,”朱元璋一把将朱雄英搂在了自己的胸口,然后转过身来,看向了郭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