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中国既安,群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 仙师一语,话音落。 霎时这台下朱家天子储君们,一个个都是眼眸透出凝色。 而坐在外教区,正在独自emo的高粱河车神、绝命毒师赵老二,闻言表情突然一愣。 眨了眨眼,他总觉得刚才仙师所说的这话眼熟,似是曾在哪里见过。 这一句话,正是出自于‘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宋家赵普,出自于赵普曾经呈给赵老二的奏章。 “既要安内,那便是先平当前声势浩大的起义军。” “若是国内的起义军不平,则我军始终要面临两线之战。” “两线作战,变数难料。” 老朱棣率先开口,眉头紧蹙。 刚说完。 旁侧的朱老四脸色正肃,接着话说。 “如果我是皇太极,绝不会坐看大明的起义军被镇压平定,故而当我们集中国内之力镇压起义军的时候,清军必定会猛攻山海关。” “其目的不在于攻破山海关,而是为了减轻李自成的压力。” 建文朱棣和永乐朱棣,这两位老朱家当之无愧的第二代战神,三两言语之下,便是道出了现在崇祯大明问题的关键所在。 并且当下的崇祯大明,确实刚刚已经经历过一次了。 就在崇祯大明的去年,也就是崇祯十四年之际,当洪承畴对起义军的镇压已经到了全面围剿的地步,李自成都感觉自己又要回山里苟着之时,关外的清军大举围了锦州,突然对关宁锦防线下手。 当然。 皇太极发兵的主要意图是为了攻破大明的关宁锦防线,彻底打破女真面临的封锁线。 但是选择这个时间点,谁又能说,这不是在给李自成解围? 起义军这种东西,只要缓过一口气,就会像春天里的野草一般疯涨,让之前的镇压功亏一篑。 虽说后来的山海关大战证明,皇太极和李自成之间大概率是没有什么关系,但这种彼此间的默契,把朱由检当狗一样遛,直到力竭。 “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 就在这时。 座位上的武宗朱厚照出声说道。 霎时。 众人的目光都是落在了武宗朱厚照身上。 因为老朱这个太祖爷脸色阴沉,故而在场除了朱棣这个层次的存在之外,其他人基本上都是不敢怎么说话。 “讲。” 季伯鹰站在讲台C位,饶有兴致的看向武宗朱厚照。 在其他方面,朱厚照这个正德天子或许并不是这帮大明天子中最为优秀的那一批。 但是在军事方面的造诣,除却老朱和几个朱棣之外,还真没人有武宗厉害,毕竟这也是绕过群臣内阁,独自在边关召集十数万大军与蒙古小王子硬刚,甚至亲手提刀上阵砍过人的角色。 “好勒!” 得到仙师准允,武宗心头一松,这才连忙是站起身来,扫了一圈其他人,深吸一口气。 “我是这样想的,我们与其在北方和起义军以及清军硬拼,不如以天子南巡之名,将朝廷悄然迁至南京,然后再将山海关主力撤回黄河南岸,同时懈防居庸关,让冲破居庸关的起义军和入关山海的清军在京畿相遇,异族相碰,必然会大战一场。” “待起义军和清军火拼皆损之际,我们整合兵力,迈过黄河,全军出击,坐收渔翁之利!” 武宗朱厚照说完,脸色很是激动,显然对自己的这个战略部署很是满意。 这番战略一出口。 在场的这帮天子储君,有人眼睛一亮,有人眉头紧锁,也有人觉得这太过扯淡。 讲台C位,季伯鹰注视着朱厚照,他并不怎么懂军事,但是大概这么一听,觉得武宗朱厚照所提的这个计策,貌似的确有那么一点道理。 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当下的清军和起义军,一会扮演着鹬蚌,一会又成了渔翁, 唯独大明,从首至尾一直都是鹬蚌。 而按照武宗的战略,就是要让大明从一只蚌彻底变成渔翁。 这个思路,很好,很有特点。 后世就有许多人提过一个点,那就是如果崇祯当年决定南迁,大明国祚必定可再延续百年,甚至励精图治一波,后面再出个把朱见深这样的接班人,指不定还能恢复祖宗山河。 毕竟不管北方打的多么乱,江南富庶之地,可是没有丝毫战乱,而且南京有现成的朝廷和皇宫,甚至连基建都不用提前准备。 并且只要崇祯南迁,必定会得到江南各大富族的拥护,届时可能连愁秃头的军费都有了。 江南富族愿意给钱支持的原因也很容易理解,你突然就从一个地方贵族变成了京城权贵,皇帝还得来你这地界讨生活,作为东道主不得给点钱意思意思? 而且,有了北方的例子,这帮富族也需要朝廷给他们守家业。 纵观历史长河,南明乱成那个鬼样子,支离破碎之下都能硬撑十七年。 而趁着现在朝廷全盘稳固,有计划的南迁,完全可以保证江南的政令唯一。 不过。 季伯鹰又考虑到一点。 如果这会崇祯时空的时间是在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的起义军已经攻破了居庸关,那季伯鹰二话不说,一定让崇祯大明南迁。 但是现在是崇祯十五年,当下李自成连开封都还没有拿下,更何况居庸关。 就这般直接放弃黄河以北,是不是有点太浪费。 失土容易,收土难。 南宋以及燕云十六州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只能说武宗的策略是对的,但是还没有到要那么做的一步。 “我,我就是脑袋一热,说着玩的,仙师和太祖爷听听就好,听听就好。” 武宗悄摸的瞥了眼老朱的脸色,当看到老朱那阴沉的眼神之时,吓得一个咯噔,挠了挠后脑勺,连忙是开口解释。 然。 就在武宗这解释的话音刚落,讲台侧面老朱的声音响起。 “你的这番战略,并非没有道理。” “如果能实施,国不至于亡。” 说到这里的时候,老朱瞥了眼座位上的朱由检,眼神中透着冷意。 似是在质问崇祯,你小子怎么亡的国?迁都都不会?! (朱由检:亡国和面子相比,当然是面子更重要!) “但。” “现在还没有必要。” 言罢,老朱站起身来,扫了眼这台下一众儿孙。 “崇祯大明接下来的开封一战,咱亲自挂帅。” “这一战,务必荡平李自成。” 接着老朱的目光看向季伯鹰,显然是在征求季伯鹰的同意。 “怎么打,这是你们自家的事。” 季伯鹰收到老朱的请求,在这件事上并没有过多言语。 崇祯一朝的战乱,最终究竟该怎么戡定,选择什么方式来戡定,是老朱和他朱家儿郎的事情,他这个仙师只是打辅助的,满足这些朱家人的一切必备需要而已。 “你们如果准备好了,提前告诉我。” 季伯鹰淡淡开口。 他需要提前对崇祯时空的时间线操作。 现在的崇祯大明,在黑化朱祁镇和王阳明的联手下,正在进行着一场轰轰烈烈的搞钱运动,同时筹建三大新军。 不论是搞钱还是筹建新军,这都不是一两天的功夫,需要时间。 尤其是新军。 孙传庭的秦军还好,他出狱之后就一直在召集旧部,只要给足军饷,再加急训练两月就可。 孙承宗的关宁铁骑也还行,毕竟吴三桂那里还有几万,他要做的就是在那一支关宁铁骑的基础上加征军士并训练。 卢象升则是不同。 卢象升的天雄军已经尽数覆灭在贾庄一战,可以说是从头开始。 “但建议,时间上不要拖太久。” 当下崇祯时空的时间线已经是到了崇祯十五年的三月时节,李自成原本就已经在积极筹备三围开封,现在再加上老朱这么一现场刺激,估计半个月之内就会对开封下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