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赵家庄的第三号人物,也就是坐在右侧外教区赵家庄第三排的泰山帝,这会也是在一旁听的懵逼。 “而要了解靖康之变的内核,就必须先了解整个北宋的大致经历。” “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一次性难以给伱全数解答。” “故而,现在先给你答一部分,让你有一个初步了解的过程。” 话音落。 赵大深吸一口气,他当然明白这个道理。 王朝始末之间,有着很多事情,虽然汇总在史书上之后,看起来就是短短的几个字眼,但是要真切的了解这几个字眼中的本质,必然要通彻源头才行。 “小子明白。” 赵大点了点头。 随后。 “有一个说法,靖康之变,始于仁宗。” 话音落的刹那,季伯鹰于自身脑海之中,飞速整理了一下有关于北宋年间的历代帝王传承。 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 从泰山帝之后,北宋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赵祯,人送外号:大疯哥。 这位宋仁宗,十三岁登基,虽然当了皇帝,但一直笼罩在刘娥的阴影之下,等到刘娥病故,足足摸鱼摸了十一年之后才开始亲政,小伙子确有识人之明,在宋仁宗的时代,北宋人才达到鼎盛,范仲淹、包拯、欧阳修、苏洵、柳永等等一大批在后世家喻户晓的名人。 不过,赵祯的性格缺点也很明显。 性志不坚,属于不扛事的那种,这一点和崇祯有点像。 倒也是能理解,毕竟赵祯从懂事开始,就一直在女人的庇护之下。 关于赵祯的性格缺点,有两个很经典的例子。 一,赵祯亲政的三十年中,两府执宰换了四十余人,一个个都是屡进屡退,即使贤者在位,因不能安于其位,也无法施其才能,做出成绩。 这和崇祯频繁换首辅是一个道理,但凡出点事,哪怕是便秘了好几天心情不爽了,管他三七二十一,先换个总经理再说。 唯一不同是,在明末被崇祯换下去的总经理很可能要寄,再不济也要坐几年牢,而被赵祯换下去的,基本上都能到地方做一方封疆大吏。 毕竟,大宋是天子与文人共治天下。 二,为了改变自车神以及泰山帝留下的‘三冗’问题,赵祯以范仲淹、欧阳修、韩琦等人为参知政事,进而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史称:庆历新政。 然而这场变法刚刚进行没几个月,因为朝野内外的权贵们反扑激烈,赵祯象征性抵抗了几下,直接缩起脖子认怂了,范仲淹、欧阳修等一干变法大臣相继被贬往地方,还没烧起来的新政戛然而止,经过这么一刺激,三冗问题反而变得更加严重。 所谓三冗,指的便是,冗员、冗兵、冗费。 冗员冗费就是官太多、杂费太多,毕竟当年赵大搞了一大堆制衡术,上行下效,每个部门的子部门的子部门的子部门,都是这样照着搞,就比如砌块砖的事情,一个人就行,可偏偏要分成‘递砖员’、‘抹水泥员’、‘放砖员’等等,事情没多干,付出的工资倒是好几倍。 而冗兵。 北宋自太祖之后,虽然基本上没有干嬴过周边,但国内兵力确实多的吓人,仁宗年间,在册兵员就有一百二十五万,其中禁军更是高达八十二万。 所以说,林冲那八十万禁军教头,数字上还真不是白叫的。 当然他也只是个教头,这官职也就唬唬人。 并且。 在宋仁宗年间,北宋的屈辱之路更上了一层楼。 先是李元昊主掌西夏之后,一改其父定难军节度使李德明(夏太宗)‘依辽和宋’的国策,称帝建国,是为西夏,就此打破与宋朝的三十年和平,爆发‘宋夏之战’,前后三战之下,大宋皆是先胜后败,身为汉家中原王朝的大宋,最后竟然被由少数民族建立的西夏摁在地上狠狠摩擦了一顿。 宋、夏之战,最终于庆历四年(1044年)十月订立和约而结束,史称“庆历和议”,北宋每年赔偿西夏绢十三万匹、白银五万两、茶叶二万斤。 大宋是第一个向少数民族赔款求和的中原王朝,同年,辽国见西夏都从北宋捞钱了,进而逼迫北宋每年增加十万岁币,史称“庆历增币”,赵祯和他爹泰山帝一样,只要不打仗,什么都好说,不就一点钱而已嘛,认了。 说句难听的,北宋就是被这些少数民族给打怕了,全身上下的骨头都被打软了。 最终这些岁币带来的困重都被转嫁在了寻常百姓身上,而地方县衙又以此为借口勒索钱财,北宋的农民起义更加此起彼伏。 都是自己作的。 当然,这些情况客观来说是宋太宗守内虚外的结果,再加上泰山帝在位时期的一顿烧钱骚操作,沉积多年的恶果也并非是宋仁宗一朝之锅。 季伯鹰捎带总结了一下宋仁宗的生平壮举,将这些内容打包之后,一股脑全数发给了赵家庄的赵大、车神、泰山帝。 顷刻间。 这赵家庄三人都是瞳孔一缩,关于宋仁宗一朝的大事要记,都是清晰于心。 尤其是泰山帝赵恒,这小子脖子一紧,连忙是苟了下去。 赵大和赵二的眼神,都是落在他的身上,如刀子一般,似要将泰山帝给当场嘎了。 有些事情,一旦开了头,就难以刹住车,比如北宋这个赔钱买平安的操作,最后直接连北宋的棺材板都给赔没了。 “仙师,可否带我等去见一见这赵祯。” 赵大沉默片刻,将这段信息尽数吸收之后,问出了这个问题。 他对这位侄孙,有些问题要问。 话音落。 坐在讲台边的老朱看了眼赵大,一脸笑意道。 “小赵啊,咱不建议你去见你的这个侄孙子。” 老朱这话一出,让赵大眉头一皱,下意识看向老朱,眼神中有点不解。 “朱兄,这是为何?” 老朱捂嘴干咳了两声,没有直接回答赵大,而是敷衍答了一句。 “没什么,咱随便说说,你听兄长的便是。” 闻言,赵大眉头皱的越发紧了,目光下意识扫过这台下的朱家天子储君,其中不少人都是用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态势望着他,这让赵大心中更是疑惑。 ‘这赵祯莫不是有什么不同寻常的地方?’ 不仅是赵大,赵二同样有着如此想法。 季伯鹰看向赵大,眼眸古井无波,不见悲喜。 “你确定要去见他?” 关于这位宋仁宗赵祯,有一点。 季伯鹰没有在打包信息中告诉赵家庄人。 赵祯的传世外号,大疯哥。 而赵祯最终的结局也不怎么好,甚至可以说是很可怜。 这位大疯哥一生没有活下来的接班人就算了。 人过中年,还祸患上了极为严重的精神病(大概率是家族性遗传精神病),甚至当着辽国使者的面发疯,手舞足蹈,口吐涎水,吓得这辽国使者以为是中原王朝的什么礼仪,差点与之共舞。 这一幕,直接被记入了正史。 “请仙师准许。” 赵大恭敬行礼,他必须要弄清楚这一场靖康之变的始末,不仅是靖康之变发生的本身,而是从王朝源头导致这一切的因素。 因为只有这样,洞悉本质错在何处,他才能提前布局,让这一切不至于在自己的时空重蹈。 “请仙师准允!” 身上绑着金色绷带的赵二,此刻也是拄着金色拐站起身来,恭恭敬敬的行礼。 他其实比赵大,更想弄清楚这一切,毕竟绝的是他的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