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后世但凡是提起朱仙镇这个地名,第一时间便是会想到发生于此的两大战役。 第一战,南宋初年。 岳飞第四次北伐之际,曾在朱仙镇大败金国金兀术的女真主力,进而挥师北进,收复了大宋旧都汴京,让朱仙镇从此名垂青史。 当然,因为完颜构和秦桧的种种原因,在完颜构的十二道金牌之下,岳武穆的这一战果烟消云散。 第二战,明末之战。 左良玉大溃于朱仙镇,麾下十数万精锐损失殆尽,自身被李自成像赶落水狗一样,一路赶进了襄阳,这才保住一条小命。 而至于朱仙镇之败的全过程。 只能说,一切都是命。 于原本历史之中。 李自成在三围开封之后,镇压起义军的明廷诸军会师于朱仙镇,在新任督师到位之前,由督师丁启睿战前指挥。 这已然是明廷在镇压起义军中最后的一股生力军,其中大部分都是左良玉的左家军。 李自成得讯之后,当即决定留一部分继续围开封城,亲率主力截击,抢先占据了朱仙镇的有利地势,把住了上流水源。 理论上来说,双方兵力相差并不大,李自成这一波三围开封,虽然是号称百万,但能带来截击的主力部队只有十万之众,而明军则是足有十七万之多,就算败也不至于败的那么惨。 可问题就在于明军内部,极其之不合。 这朱仙镇诸将都是从各地拼凑汇聚而来,上级看不惯下级,下级瞧不起上司,平级又是互相鄙视。 左良玉主张‘缓攻’,毕竟他被李自成狠揍过好几次,后怕是正常的。 总兵虎大威、方国安等人则是主张及早进击,以免夜长梦多,应采取速战速决之策。 怯懦畏战的督师丁启睿则是期盼开封守军能主动配合援军,开城夹击贼兵,却久等不至,遂不得不挖壕筑垒,结寨自保。 各方意见得不到统一,哪怕是官职最高的督师丁启睿下令,素来骄横、天王老子都不放在眼里,拥兵自重的左良玉压根不鸟。 争来争去,到头来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打法,大军只能是停滞不前。 这么一拖,原本应该是一场快速救援战,最后竟然变成了变相的李闯王二度围城。 只不过,围的对象从开封城变成了朱仙镇的明军。 再加上因为本就是快速凑起的救援部队,并没有携带太多军粮。 这样一来,李自成先是截断了河道上流,断了朱仙镇中明军的水源,等明军人疲马乏、军中已然开始杀马充饥之际,于某个深夜骤然对左良玉部发起猛攻。 左良玉这人本就惧李自成,加上又知道李自成一门心思的想弄死自己。 根本不做抵抗,摸黑拔营就跑。 左良玉部本就是这股明军的绝对主力,随着左军不战而逃,其余诸军皆溃,官兵争相逃命,场面顿时一发不可收拾。 而左良玉猜的也没错,李自成确实要弄的就是他。 李自成其他人都不管,唯独在左良玉跑路襄阳的必经之道挖好了一道极长的环形壕沟,深广各二丈,环绕百里。 这位二代目闯王更是谁都不追,就亲率闯军主力对左良玉死咬着不放,嗷嗷叫着狂追,这让左良玉一度以为李自成得了狂犬病。 十几万左军士气涣散,秩序崩溃,后队冲撞前队,骑兵践踏步卒,将士纷纷跌落深沟,长壕里堆满了左军将士的尸体,未死者呻吟、徒劳挣扎着,场面惨不忍睹。 左良玉仓惶逃往襄阳,丁启睿率部逃往光州,保定总督杨文岳则逃往归德,虎大威、杨德政等也是一溃千里,各自逃命。 这一场朱仙镇大战,以明军溃败而告终,连一场像样的仗都没打起来,李自成简直赢麻了。 正因如此,潼关练兵的孙传庭才不得不硬着头皮上。 也是从这一战之后,左良玉精锐丧失大半,开始彻底放飞自我,也不管什么起义军不起义军,拍拍屁股什么也不管,直接南下当割据军阀去了,崇祯亡国之时,左良玉割据武昌等地,号称拥兵八十万,完全不听朝廷的号令,出不出兵全看左良玉自己心情。 “去朱仙镇。” 季伯鹰淡淡一语。 从时间上来推算,现在朱仙镇中的明军应该还未到最后一步。 话音落。 唰。 这奉天殿中之人的身影,尽数消失。 同时。 远在洪武时空,醉仙楼主堂,一脸郁闷的崇祯帝朱由检,身影亦是在这一刻原地消失。 ……………………… 朱仙镇。 明军临时最高军事指挥室。 现场官职最高的三边督师丁启睿坐在帅位,右边是保定总督杨文岳,左侧是平贼将军左良玉,另有陕西总兵虎大威、总兵杨德政、总兵方国安等一众将领。 整个军事会议,开的很是安静,大家都是默默坐着,谁也不开腔。 最尴尬的莫过于督师丁启睿,作为最高级别的领导,他刚发表完一段感言,大意就是现在情况很紧急,希望诸位多提建议。 可是。 鼓完掌之后,却是没一个人张口,现场就这么尬着。 不张口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左老大还没说话。 左老大不开口,其他人说了也是白说。 虽然左良玉身上背着的官职在众人中是那么的平平无奇,除却总督杨文岳和督师丁启睿比他高之外,虎大威等几个总兵,从地位上来说都不比左良玉低。 但是。 当下这朱仙镇中的十七万明军,有十五万都是左良玉的左家军。 左良玉之所以素来桀骜不驯,就是因为他麾下的兵都是招的流寇闲散,这帮人从不听什么朝廷,只认他左老大一个人,因为左老大是可以为兄弟两肋插刀的,左良玉带兵,走到哪抢到哪,说好听点是军队,说不好听就是一群黑社会。 这才是,拥兵自重。 左老大的桀骜,那是天下有目共睹。 当年兵部让左良玉把手里的兵交给顶头上司熊文灿,左良玉直接无视兵部调令,只因为他看不起熊文灿,公然违抗朝廷军令。 崇祯十三年的川陕一战,更是直接无视顶头上司督师杨嗣昌的命令,直接把杨嗣昌给气死了。 不管换了多少上级,上级走马灯,左老大依旧岿然不动。 因为就连暴躁哥崇祯也不敢罚他,只能哄着。 哪怕是左老大打了败仗,到头来崇祯还得给左良玉封伯,因为崇祯很清楚,他的调令,左良玉也不一定会听,而左良玉确实就没听。 明亡之时,左良玉手握实打实的二十万重兵,割据武昌等地,名副其实的土皇帝。 等到南明弘光帝之时,左良玉打着保家卫国的名义,对弘光朝廷的财政极其压榨,当时弘光小朝廷一年收入五百万两白银,左良玉张口就要一百八十万军费,史可法头都要秃了。 所以,别看丁启睿官职最高,但当下这朱仙镇之中的明军主帅,实质上是左良玉,因为那十五万左家军只听左良玉一人号令。 这所谓的军事会议,只有左良玉认可了,才能行得通。 “咳咳。” 左老大突然咳了两声。 骤然,督师丁启睿瞬间坐直了身板。 “督师大人不用紧张,我只是嗓子不大舒服。” 左良玉咧嘴一笑,丁启睿顿时脖子都憋红了。 哎嘿,就是逗你玩! —————————— PS:月票快掉出前五百了,请仲父们支援一波! 目前看来,随着月票的增多,量级确实有一定回升,等量级到了能撑住更新,咱们就试图把更新字数加回去! 拜托了! 吾家仲父们!请赐予我力量吧!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