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们这帮皇帝整天脑袋里想的都是怎么搞法子集中皇权,哪里想过主动对外释放。 “嗯,这个问题对现在的你们来说,确实是有点超纲。” 仙师一语落。 这一句‘超纲’,算是给这帮大明天子储君留了点面子。 “皇权若是细分,分不清,但是在这里,我大致将皇权分成了三个实质性概念。” 言罢。 季伯鹰折身,在秦汉唐宋明的注视之下,抬手拿起这笔架之上的蘸墨斗笔,于宣纸之上龙飞凤舞,在这第一行标题的后方,写下了三个大字。 「军、政、法」。 三字方落,坐在讲台侧位,作为助教的阿标适时起身开口了,充当补充解释。 “军,便是天下兵权。” “法,约束四海万方。” “政,令行黎民百姓。” 在阿标一番言语落定之后,季伯鹰手中所执斗笔并没有就此放下,而是在「军、政、法」这三个字中的「政」字,画了个圈。 “这个‘政’字,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谈的那一部分需要释放的皇权。” 至于军权和法权,在家天下的时代是绝不可能释放。 话音落。 皱着眉头许久的老朱,终于是忍不住开口了,毕竟他老朱这些年为了集权,连传承千年的相权制都给干没了,这显然和他的理念有驳。 “兄长,咱属实是不大理解释放皇权的意思。” “四海政令皆出自皇命,天下大略尽出自天子,这样难道不好吗?” “在咱看来,元末天下之所以有那般多狗官出现,就是因为他们手中权力太甚,以至于剥削百姓,荼毒黎民。” 季伯鹰看了眼老朱,他能理解老朱的心情,稍微沉默片刻后。 “老朱,我要先纠正一点你的说法,历代王朝贪腐乱民之重,主因并非是来自于放权,而是因为监管不当,是因为上行下效。” “天子有军权和法权在手,掌兵定国、握法治世,天下之官,岂敢乱命。” “再者。” “你们作为各朝掌舵大明之天子,在思考问题上一定要打破自己的固有思维限制,要有长远目光,而不是只盯着当下之大明去思考。” “适当放权,是为了大明更好的未来。” “随着大明综合国力的指数级增长,随着大明民生经济的飞速发展,大明未来的整个体系将会成指数的暴涨,不仅是官署之衙,还会有更多的国资企业出现,整个官员队伍将会变得无比庞大。” 说完。 季伯鹰看向阿标。 “阿标,你告诉我,当前洪武有多少在册官吏。” 对于仙师所提的这个问题,阿标几乎没有思考,开口便道。 “回仙师,约三万余人。” 专业人才就是这样,对自己的业务了如指掌,你要问朱载坖,他知道个屁。 这一刻,季伯鹰脑海中亦是下意识闪过一个极为庞大的数字。 在后世华夏,吃公家饭的人数足足高达四千多万,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岛国给淹了。 可就是这么多人吃饭,都没有他季伯鹰的一碗糠,这一点实在是令人感到无比悲伤,愿用好兄弟十年寿命换一份体制。 筹码若是不够,好兄弟永世不浡也可以。 (在线求一个好兄弟。) 季伯鹰收回这不经意间打岔的思绪,言道。 “而在未来,大明在册的各级各类官吏,数目至少要达到数十万上百万之众。” “你们听好,现在我来举一个例子。” 季伯鹰扫过讲台这帮朱家村人的震惊表情,继续说道。 “假如。” “某年某月某日,海外贸易反馈有一种物品很是盛行,只要量产,必定能给大明带来五百万两的利润,而福建布政使司之下的一个县,就有一座刚好可以产出此类物品的工厂,那这座工厂在正式对该物品进行批量生产之前,需要先向当地的县衙申报许可,当地的县衙则是需要向上级州衙申报,州衙继续要向更上一级的府衙申报,接着府衙还得汇报到布政使那里。” “倘若这个申报过程一切都顺畅无阻的话,福建布政使在某个心情舒畅的日子,可能会将这件事报上呈京师的对应衙门,京师衙门百忙之中复核确认之后,然后呈给内阁,等待皇帝批红。” “经过一段漫长的批复过程,等到最终批复落下之后,再一层层的传递下来。” “可能等拿到批文之时,已经是一年之后的事情了。” “这个时候,再来生产这种物品,就已经根本占据不了市场了。” “此类事件,往小了说只是损失五百万白银而已,往大了说则是损害国家财政,严重影响了效率。” “你们要记住,贸易之战,时间就是生命。” 季伯鹰说这些的时候,脑海中不由浮现后世所见的一些破烂事。 有时候。 真不能怪那些躺在国企喝茶养老的老爷们,真不是这帮人不想干,而是压根就没法干,想做的事情根本没法做,光是冗长的流程就能把你耗死。 指不定流程还没走完,人就调走了。 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不干不错,多干反而会有错,干的多隔天就被领导请喝茶了,主打的就是一个摆烂文化。 而大明未来要搞全国资工业化,随着国资规模的不断庞大,往后必定会产生各类各式的问题,尤其是后世那般沉冗的国企现象,必定会出现。 所以,作为先知,自然是要提前为大明做好预防。 随着仙师话音落下,整个主堂的氛围,变得略微沉寂。 包括老朱在内的这帮朱家天子储君,此时一个个都是紧蹙着眉头,似是在思索着什么。 他们已经在醉仙楼中上了这么多节课了,连炸了小日子的原子弹都看过了,自然是知道‘工厂’是个什么东西,甚至在他们的时空大明中,随着大航海的进行和综合国力提升,已经有着不少纺织厂开始建立了起来。 不过对于外教区听课的赵家庄和唐家堡的人来说,仙师方才所言之内容,无异于天书。 且不说唐宋王朝距离全球大海航时代和资本时代相隔太远,其中所提及的一些海外貌似观念,以及一些专业用词,他们都没有上过之前的课,压根就听不懂,只是觉得很高大上的感觉。 正因为听不大懂又觉得极为高大上,李二脸上的着急之色才会越盛。 此刻的他心中有着一种难以言表的急迫感,那就是绝不能让自己的大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大唐绝对不能躺在功劳簿之上! “仙师,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座位上的宣德帝眉头紧皱着,下意识率先脱口问道。 这个问题,也是其他大明小朱们想问的。 话音落。 众人的目光都是顷刻间集中落在了讲台仙师的身上,这帮朱家天子储君都是已经习惯了仙师的上课风格。 先是道出理念,接着阐述问题,最后必然就要给出解决方法。 这一套流程,他们早已经是习惯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