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六章 家(二下)-《《明》》
第(2/3)页
“不会,那些汉人没那么胆小。况且咱们和帖木儿又不是一族,和他掺和不到一起”。老敏图眯缝着眼睛说道。他未尝不知道今年秋天草原上气氛的异常,但是作为当家人,关键时刻他必须保持镇静。否则镇不住族里的年青人,会给整个部族带来灾祸。
“那倒是,这些汉人有钱赚的时候胆子一向大得出奇”,靠近门口的年青人笑着说道。“上次来这边收购羊绒那个伙计,孤身一人在草原上走了一千多里,比苍狼胆子都大。可就是不敢钻女人的帐篷,害得咱们部落的斯琴白白对着他唱了一晚上情歌”!
想起那个汉家伢子的窝囊样,火盆边上的男人们哄然大笑,瞬间忘记了刚才的忧虑。蒙古女儿热情奔放,喜欢像鲜花一样在自己心爱的人面前绽放。斯琴是族中有名的热辣美人,很多小伙子拼命向她身边凑。都给她拿鞭子打了出来。好不容易有了心上人,偏偏那个汉家伢子如此不通风情,白白耽误了大好春光。
“我看他是嫌斯琴是蒙古人,所以才不肯接受斯琴的马鞭”,始终闷头吃肉的一个中年汉子笑够了。猛然插了一句,“敏图叔,薛王的信使来过好几次了,咱们部落怎么给他回话”(薛王,额勒伯克,前蒙古皇帝的弟弟。被大明封为薛王,详细情况参见本书第二卷)。
火盆里的炭啪地跳了一下,几条沾了油脂的火苗窜了起来,映红众人的脸膛。老敏图和老哈斯同时抬起头,眼睛直直地盯在了说话的中年人脸上,异口同声地问道:“怎么。斯日骨楞,难道你的太平日子过够了吗,又想跨上马背去替薛王争夺天下”?
毡包里的男人们全部放下了手中的食物和酒浆,一起望向斯日骨楞,老敏图和老哈斯俱是族中长者,而斯日骨楞是中年一辈的老大,部族将来的掌门人。三人的意见足以决定整个部族的命运。
“薛王说。帖木儿是黄金家族的血脉,蒙古族重新腾飞的希望……”,斯日骨楞看着两位长辈,有些力不从心地说。
老敏图摇摇头,盯着斯日骨楞的眼睛说道:“帖木儿不是黄金家族,大喇嘛说了,那个家伙是突厥人,尸体里爬出来的魔鬼,与他交往的人都不得善终。你没听说么,薛王身上长满了浓疮。已经受到了佛祖的惩罚。如果你不想给部族带来灾难,就别当没看到薛王的信使”。
“就算他是黄金家族,我也不给他卖命”!负责切肉的年青人大声嚷嚷,“每次他们黄金家族打仗,我们都得出钱出人。几十年了,只见勇士出去,从来没有见勇士回来过”。
毡包中的炭火已经烧到最纯,红红的幽光照亮众人的眼睛。老哈斯向众人眼中望去,每一个男人的眼中闪着不同的光芒。有人是对安逸生活的留恋,有人是对驰骋疆场的渴望,有人是对汉人聚集地繁华的羡慕。他解开自己的皮得勒(带毛皮大衣),从布袍子下伸出布满伤痕得胳膊,老哈斯将手臂举到男人们面前。“你们在想建功立业前,还是想想能不能打得过汉人吧。这世道已经不是凭借谁有力气谁得天下了。我年青时,和你们一样喜欢纵马冲杀,这胳膊上的伤痕就是我最后的收获。和我一块出部落的四十个壮士,都是一等一的身手,我们可以骑在马上半个月不下来。结果呢,就回来我一个。王爷们打输了可以投降,我们在战场上输了,就只有死。我现在老了,只想看着孙子娶媳妇生崽子,看着自己的血脉在草原上一代代传下去,不想给任何人卖命。”
几点最热切的目光黯淡下去,该死的火铳,斯日骨楞不甘心地想。他不甘心窝在湖边,他有建立功业的雄心。但他知道族中没有几个人会支持自己。如果带得人少了去投奔帖木儿,那里肯定受不到重视,只能冲在阵前当炮灰。
“斯日骨楞,我知道你有志气。可现实就是如此,大喇嘛都说帖木儿成不了气候,他就成不了气候。这是命,不服不行”。老敏图的目光仿佛看进了斯日骨楞心里,“你看这草原上,还有几家肯奉薛王号令的,还不明白黄金家族的运气早已结束了吗。咱们这居延海边有最肥沃的牧场,没必要为了一个没影子的目标去拼命。还是踏踏实实照顾牲口,吃安稳肉吧。你要实在闷得慌,也可以和汉人学者做生意,何必非拿自己得命不当宝贝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