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十二章 英雄 (四)-《《明》》
第(1/3)页
英雄(四)
每个人都曾经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豪情壮志,无论这份愿望最后实现与否,待到年老时,历尽沧桑后,想想自己年青时代的梦想,总能对自己笑笑。尽管,有时这份笑容有些黯然。
郭璞当年的梦想是做个负责任的好官,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曹振当年的梦想是让大明帝国有一个人人能受到保护的律法,像他师父那样的人可以自由自在的活着,不会因为才华横溢而被杀。而武安国的梦想,却是所有中国人,可以彼此称一声兄弟,人人生而平等。但众人走到目前这般,却全是被命运推着,未必是他们情愿。
那些人,那些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连神态动作都如此生动而真实。
方鸣谦带领着旧部,浩浩荡荡逆流而上。在他的旗舰之后,跟着四十多艘巨大的战舰,片片白帆遮断两岸。当年带着舰队偷袭倭寇老巢,他也是这样迎着风站在船头。
方鸣谦的梦想是让倭寇的船永远滚回老家去。当年他给朱元璋的万言平倭策中明确阐述了解决倭患的办法和自己的志向。
当年太子朱标跨海东征,方鸣谦所带分舰队,打的是最关键一仗,几乎整个大明舰队,都围绕他在行动。
“鸣谦,倭寇船又出海了,难道你真的希望昔日那些没死在倭寇的炮火下的好兄弟,死在你的炮火下么?”?
前几日,周无忧的问话还在他耳边回响。甲板上,士兵们忙碌地调整着风帆角度,根据风向和水流速度变化。保持整个舰队的队形。整支舰队静悄悄的,仿佛是在进行一次长途拉练。江面上,几艘渔船看到战舰,远远的避开去。驾船的鱼夫满眼迷茫,困惑地想:很久没看见舰队在江面上奔驰了。大明水师不是被曹大人带走了么,咋这么快就恢复了实力?
突然,有人注意到了战舰主桅杆上飘荡的军旗,面孔瞬间变色。有人欣喜,有人惊慌,更多的渔夫站直身躯。向那面烈焰凤凰旗帜施以注目礼。
没有人骚动,也没有人傻到这个时候去给京城报信。渔船速度快不过战舰,况且报了信,也没有用。沿江那么多炮台,到现在为止还没开过一炮。军队都没了战斗的心思,小老百姓何必为那个只会征税的朝廷操心呢。
将主航道让开。渔船靠近江边,该下网的继续下网,该收工的扬帆收工。仿佛江面上那些逆流而上的战舰本来就该存在,如今,它们只是游子归家而已。
“那个建文朝廷,真值得你牺牲整个华夏的利益去维护他么?”
“况且,你又能维护他几天。难道你以为耿柄文带领的那几十万缺粮少弹的讨逆军,真能抵挡得了燕王和武侯联手一击么”?
周无忧的问话,字字敲打在方鸣谦心头。当天二人一番争执,最后的议论焦点从举不举义旗,慢慢转向了允文的安危。
“允文怎么办,难道咱们就眼看着先皇陛下的骨肉倒在屠刀下。自古帝位之争,无忧,你也知道其中的残忍”。方鸣谦心事重重,他彻底迷茫了。
无论怎样努力,他保不住建文小朝廷。对这点他认识得很清楚。无论兵力,士气和后勤补给,讨逆军都没有优势。至于军事指挥,北方的林风火、朱能、张玉等人都是公认的名将,更何况现在多了一个擅长战略谋划的武安国统一调度。但就此放弃。方鸣谦又觉得对不起朱标。古来帝位争夺,失败者从没人能逃脱死亡的命运。
“曹大人也不想让允文死,承诺……”,周无忧从怀中拿出一幅小小的地图,交到方鸣谦手里。
方鸣谦接过地图,先是楞了楞,待看清了上面的标记和位置,摇摇头,还了周无忧一声苦笑。凄凉,却如释重负。
方鸣谦忠于朱标,但他也相信武安国。近三十年来,武安国的承诺的事,从来没反悔过。按武安国的建议,与其让南北方再拼个你死我活,不如采取果断措施,结束这场已经没有任何悬念的内战。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