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关乐和的反应-《古代科举日常》


    第(2/3)页

    这世上,她最对不起的就是关乐和这个真心关爱她的人了。

    现在吴证这么一说,赵晤倒觉得再把大司农这个职位捡起来给杜锦宁来做,再合适不过了。

    可大司农完全可以只管制定农业水利的方针政策,其他的都不管。如此一来,既然机动又轻松。就算杜锦宁怀孕生子,顾着家庭,什么事都不做,整个朝庭的运转也不受其丝毫影响。可如果她要做什么,那就有权利下令所有主管农业的官员去施行她制定的方针。只要得了赵晤的支持,便是工部尚书都得听她指挥。

    赵晤看向他:“仕族纳税之言,你知我知宁国知,爱卿切莫再跟第四人说起。时机尚未成熟,说出去会给宁国带来灾祸。”

    赵晤点点头:“这事不能太急,等明年宁国把高产水稻恢复了再提更好。”

    “十年啊。”吴证有些可惜,旋即他又笑了起来,“那臣得好好保重身体,希望能看到这一天。”

    “要不了多久了。”赵晤将身子往后一靠,长长地吐了一口浊气,“眼看到年底了,朕已修书去南边,叫关乐和回来述职。等假钞一事和身份证之事落实,朕就要在全国发展商业。不出十年,宁国所说之事就能得以实现。”

    跟请罪书一起送过去的,就是杜锦宁所写的十来本《种田记》。

    早在杜锦宁从徽州回京,在皇宫里表明了自己女子身份后,就马上写了一封请罪书,派人去了南边送给关乐和。

    所以关乐和尽管十分关心自己唯一的弟子,却也从未看到过她写的在京城引起了巨大反响的《种田记》。

    杜锦宁还特意叮嘱过关嘉泽,不要把《种田记》寄给关乐和。等以后关乐和回京,她再亲自将自己亲手写的书奉上。

    可她屡屡在关乐和面前扯谎,还扯出什么天阉来,欺骗这个真心关爱她的人。

    因为人力物力交通以及管理问题,杜锦宁名下的书铺并不是开遍全国的,只在京城附近几个省的府城及大城开办。关乐和所管辖的三个省因地处南边,同时也是杜锦宁为请罪有意留的后手,并未开办书铺。

    “老臣省得。”吴证保证道。

    在信里,她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重点自然在她的远大抱负上。现在高产水稻研究出来,她的愿望算是达到,她此生也无憾了,只是对不起真心疼爱她的老师。

    她这一世没见过父亲,一直把关乐和当成父亲对待。

    只是这大司农的职责跟工部尚书有些重叠,职责有些不清,作用不是很大;赵晤登基后,齐伯昆又主掌官员调整。齐文聪还不是个聪明人,齐伯昆生怕他被世家下套,其他官员被撤下又拿齐文聪的官职来说事,齐伯昆跟赵晤商量过后,干脆就把这职位给撤了,将齐文聪平调到了一个不紧要的位置上任闲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