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章 安排-《古代科举日常》
第(2/3)页
杜锦宁昨晚被齐慕远折腾的都没睡两个时辰,回去后没什么事,干脆又补了一觉。担心齐慕远跟她睡一张床又胡闹,她直接把齐慕远踢到隔壁房间睡。
其实润州的佃农也不愿意来,毕竟谁也不愿意离开熟悉的家乡。只是皇上下的命令,他们也不敢不从。
张家佃农自是不愿的,但这是皇帝下的命令,他们是罪臣名下的佃农。就算没有卖身给张家,但户籍登记在册,身份就跑不掉。没奈何,他们只得哭哭啼啼的离了家,去了润州。
他怎么能让杜锦宁在研究稻种时,置身于危险之中呢?就算佃农没那么大胆子要杜锦宁的命,只搞搞破坏,让高产水稻研究失败,他都承受不起这后果。
要是误了皇上的大事,齐家男人谁也脱不了干系。
为了让润州的佃农更尽心尽力干活,赵晤还叫工部的工匠把京城庄子上的屋子都修缮了一遍。不够住的,就重新建新宅子。
公主啊,这是多么高贵的存在,却对他们那么和气,为人又大方,还熟知庄稼,研究出了这么高产的水稻,天底下哪里再找这么好的东家去。
而当他们在宋庄头的带领下到京城庄子时,就被那些比他们庄子好太多的庄子条件所震住了。
他们简直高兴坏了,对舍不得离开家乡的那点负面情绪十分羞愧。
齐伯昆不懂稻种培育,见杜锦宁信心满满,他便放下心来,又叮嘱道:“这件事关系整个大宋民生,你可得好好做,把精力放到那上面,别浪费在那些有的没的小事上。”
他的言外之意再明显不过了。
全大宋的人都在眼巴巴盼着高产水稻被再研究出来,在全国推广呢。
所以她才敢对赵晤打包票,说下一季就能把高产水稻给恢复过来。
这就是两个人单独住的好处了。
京城比他们那里更南一点,自然条件更好,还是在皇城脚下,以后他们就是皇城人了,子子孙孙都成了皇城人;庄子还这么好,还是跟着对他们有恩的杜锦宁大人,哦不,工部的大人们说,杜锦宁是公主,他们成了公主管辖下的佃农。
齐慕远尽管食髓知味,却也知道不能没有节制,老老实实到隔壁房间去补了一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