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9章 抢占日苯茶叶市场(二合一)-《古代科举日常》


    第(3/3)页

    洪华忠上一次就知道自家孙女跟杜锦宁是云泥之别了,现在这种感触更深。

    送走陆九渊三人,齐慕远有事要忙,杜锦宁看看已经下朝了,便乘车去了宫里,递牌子要见赵晤。

    杜锦宁给赵晤见礼,几个老臣,包括齐伯昆在内的几个老臣,都得向杜锦宁行礼。

    当然,安适如何被杜锦宁弄到杜家园林的,连陆九渊都不清楚。他对赵晤的说辞,就是当初杜锦宁给他的那个解释——因为茶道缺琴师,她听闻安适的琴技高超,便为他赎了身,并请他做园林的茶道专用琴师。

    杜锦宁便把陆九渊他们说的情况复述了一遍,道:“日苯茶叶价格高,种茶有利可图,他们肯定想大面积种茶。一旦他们的茶叶上市,日苯的市场就饱和,没咱们什么事了。现在趁起种茶念头的人还少,咱们赶紧运大批茶叶过去,让茶叶的价钱降下来。一旦价钱降下来,发现种茶叶还不如直接买咱们大宋的茶叶划算,那么日苯的茶叶市场就是咱们的了。”

    “现在日苯的茶价仍然很高?”杜锦宁问道。

    是啊,日苯茶叶市场现在还是空白,大宋把茶叶运过去销售,赚的可是日苯人的钱。现在大宋的航海技术既能支撑他们去更远的地方远航,将茶叶运往日苯根本就没什么风险。

    而田地那里,他昨日还宣召了一个到杜锦宁手下做事的官员来询问进度与情况,那边一切都顺利,可见不是高产水稻的事。

    赵晤正跟几个朝臣商议事情呢,听闻杜锦宁求见,他心里一喜,对来传话的太监道:“快快有请。”

    “日苯并没有全民喝茶,我们去时,喝茶的习惯只是在僧侣之间盛行,所以也只在寺庙前后种植一些,面积都不大,只够寺庙的僧人喝。我们去后,在贵族圈里办了几次茶会,日苯贵族喝茶的风尚才开始形成。如此,日苯所产的茶叶就不够了。好在我们去的时候,听了您的劝告,运载了一批茶叶过去,这才解了燃眉之急。”陆九渊道。

    所以他们相信杜锦宁的眼光。

    待三人坐下,杜锦宁道:“有钱,再买些茶山吧。买茶山总比买田地赚钱。”

    在场的没一个不是人精子,杜锦宁一说大家就明白了。

    于是杜锦宁老实不客气地把钱也收下了。当然,这笔钱她记在两人的小公账里,算是夫妻共同财产。

    哪怕有一天他靠着自己强大的琴技出人头地,当他被别人认出并爆出身份的那一刻起,他所有的努力就会坍塌。

    当然,都是随意的作个揖,并不需要行大礼。

    他们去日苯的时候,可是自己带了茶叶过去的,转手就在那边卖了高价,赚了老大一笔钱。

    说着,他理了理衣衫,站了起来,恭敬地朝杜锦宁作了一揖:“多谢公主提携。”

    “是啊。”陆九渊十分感慨,“老夫没想到老了老了,不光在儒学名声上有了名气,在茶道上享够了尊敬,还能做上五品官,连家里在钱财上也越来越富有。这一切,都是托了公主的福啊。”

    “哦?”这一下不光是赵晤,便是几个老臣都来了兴趣。

    议事的就是齐伯昆、洪华忠几个心腹老臣。

    陆九渊没有明问,杜锦宁也没有回答,但大家都是聪明人,闻弦歌而知雅意,一听杜锦宁这样问,大家都明白起来。

    毕竟以前在润州,他即便不亲自伺人,也是要抛头露面弹琴的,认识他的不少,他伺候过的客人也不少。

    回到家,杜锦宁把姚书棋叫了进来,问道:“你去看过收回的茶山了吗?人员什么的可有变化?”

    前段时间忙着成亲,接下来又忙育苗的事,齐慕远把茶山交还给她后,她还没时间去看上一眼呢,就吩咐了姚书棋一句,让他去看看。她打算将茶山的事情盘点一下,再交给庄越管理。

    “看过了,人员都没变化,茶树也被护理得很好。”姚书棋道。

    杜锦宁点点头:“后日下午,你叫庄掌柜去庄子上等着,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茶园。”想着广阔的茶叶市场,她决定再买些山地来种茶。

    又这么晚,抱歉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