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礼物-《古代科举日常》
第(2/3)页
“皇兄请看。”杜锦宁做了个请的手势。
“这是……瓷器?”看清楚赵晤手里的东西,他也禁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此时看到赵晤从锦盒里拿出一个流光溢彩的东西来,他终于忍不住,起身走了上去。
说明杜锦宁毫不藏私,把她所知道的知识都传授给了四个官员。
赵晤倒也知道什么是双抢。
“朕过来看看。”赵晤温和地道,“皇妹辛苦了。”
赵晤和吴证,还有吴公公与吴证的长随心里早已跟长了草似,好奇的不行了。只是赵晤碍于自己的身份,端着架子,没有猴急地上前去看。其他人自然也不好表示出来。
尊卑有序,皇上没看完,吴证不好凑上前去观看。但心痒难耐,他早已伸长了脖子想知道锦盒里装的什么。
“还有多久可以收割?”赵晤指着稻田问道。
这就足够了。
赵晤看了他一眼,又看了看杜锦宁,见杜锦宁没有反对,他便也没赶吴证走。
杜锦宁摇摇头:“不辛苦,我喜欢跟田地打交道。”可比跟那些朝臣勾心斗角要好多了。
“还有半个月。”杜锦宁道,“晚稻的秧苗已经长出来了,下个月要双抢。”
瓷器,早在隋唐就十分盛行。不过唐代盛行蒸青团茶,团茶细研成粉,成了绿色抹茶状,当时人们便喜欢增益绿色的茶具。青绿色的浙江越州窑瓷是陆羽在《茶经》里最为推崇的茶具。
能跟高产水稻相提并论的礼物,想想就让人浑身沸腾。杜锦宁不会又研制出了什么厉害的东西吧?
“不如我们进屋子里坐着说?”杜锦宁道。
宋代则开始流行研膏团茶,茶色尚白,人们青睐凸显白色的黑瓷茶具,福建建州的兔毫盏脱颖而出。
“皇兄,您怎么来了?”杜锦宁闻讯从宅子里出来。
因为关心高产水稻,他跟赵晤这半年来时不时会询问派去跟杜锦宁学习的四个官员,关于这五百亩水稻的情况。
对于四个官员成为了杜锦宁的新晋迷弟,赵晤和吴证一点也不反感。因为他们自己都是迷弟一枚。对于心里装着黎民、悯怀天下的杜锦宁,赵晤没有半分猜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