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三、按劳分配:干得多,干得好,就拿得多! ·四、互相帮衬:不准内斗,不准拆台,有劲一起使! 木炭划过木板的声音沙沙作响,像某种庄严的仪式。女人们屏息看着,仿佛那写下的不是字,而是通往新生活的契约。 “愿意的,过来按个手印!以后咱们就是一条船上的姐妹,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短暂的寂静后,阿英第一个上前,粗糙的手指毫不犹豫地蘸了点印泥(不知林祺从哪变出来的),重重按在自己的名字下面。王婶第二个跟上。 接着,是第三个,第四个……女人们争先恐后地涌上来,仿佛怕按晚了,那新生活的船就会抛下自己开走。一个个鲜红的手印,很快布满了木板下方,像一片灼灼盛放的希望之花。 林祺看着这场景,眼底闪过一丝欣慰。她迅速分工:“手脚利索、熟悉水性的,跟阿英姐,成立‘海娘组’,负责捕捞和海货初步处理!手巧心细的,跟王婶,成立‘巧手组’,专攻刺绣和手工!剩下的人,成立‘后勤组’,负责清洗、分拣、打包,还有咱们以后的伙食!各组的组长,暂时由阿英和王婶兼任,以后看表现再定!” 人群轰然应诺,迅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叽叽喳喳地讨论开来,气氛热烈得像煮沸的海水。 一直倚在快艇边沉默旁观的周启明,不知何时走了过来。他看着那块按满红手印的木牌,眼神里掠过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他见过太多精密严谨的商业合同,却从未有一份“协议”如此简陋,又如此……有力量。 “需要什么?”他开口,声音依旧是那股子低沉的调调,言简意赅。 林祺也不客气,唰地递过去一张早就写好的单子——那是她用烧剩下的木炭写在几张粗糙草纸上的。上面罗列着:真空包装机、电子秤、统一的包装盒/袋、更好的捕捞工具和防水服、常用药品、一些基础的缝纫材料…… 字迹算不上好看,甚至有些潦草,但条目清晰,需求明确。 周启明接过草纸,目光快速扫过,眉头都没动一下:“明天送到。” 没有询问价格,没有质疑用途,只有干脆利落的三个字。仿佛她要的不是一堆需要费钱费力运送的物资,而是一杯随手可得的清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