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三章 全面换装-《汉并天下》
第(2/3)页
来不及拖延,都护韩增先是命令匈奴左贤王率领五万铁骑向北追击,命令呼韩邪单于和卢屠王率领剩余的十二万匈奴铁骑随后跟进,自己则是率领三万余汉军铁骑压阵追击。
同时,都护韩增还派人与安东都护府都护郭著联络,通报了鲜卑人向北逃窜的消息。
可是鲜卑人并没有决战的意思,一路向北大踏步的后撤,竟然在十几天的时间里,向北撤退了上千里!
瀚海都护府都护韩增和安东都护府都护郭著各率所部汇合之后,二人意识到这是鲜卑人的疲敌之计,于是停止了追击,与匈奴各部大军一同在瀚海都护府北境以北三十里的寒雪原驻扎了下来,并且将战局上报给陆军部。
天子刘洵闻讯十分担忧,大军已经出击,在没有歼灭鲜卑人和乌桓人主力大军的情况下,也不好直接撤下来,于是便命令陆军部和财政部保证大军的供给,防止匈奴人的物资跟不上。如此便让前线大军暂时驻扎下来,与鲜卑人和乌桓人展开对峙。
而鲜卑豪帅慕容定率部大踏步后撤之后,也接到了乌桓饶水部大王鹿鸣和虞山部豪帅东野送来的消息。
二人派来的使者表示乌桓大军撤退是因为汉军太过强大,乌桓人是战败而退的。至于为什么没有及时与鲜卑人取得联系,也是因为大军撤退太过仓促,大军的斥候没能突破汉军斥候的封锁。
对于乌桓人的说法,鲜卑豪帅慕容定一笑置之,并没有与乌桓人为难,只是让乌桓使者传话:让乌桓饶水部大王鹿鸣和虞山部豪帅东野尽快率部赶来汇合,以免被汉军各个击破。
就这样,汉军与鲜卑、乌桓联军开始对峙。鲜卑、乌桓大军慑于汉军的强大,一时之间不敢轻易南下;而汉军、匈奴联军则是被超长的补给线牵累,大军无法承受继续北上带来的危险和负担。
时间很快便过去了几个月,双方谁也没能再进一步。
转眼寒冬来临,到了黄龙七年(前43年)二月。
经过数年的大发展,大汉帝国在各地新建的火器工坊陆续建成,大汉帝国火器产能开始全面增加,逐渐形成了井喷之势。
如今不光是陆军部设在各地郡国的武库都装满了各式火器,火铳、神机炮车等等,甚至在长安城内的陆军部中央武库内,还开始储存新近研发出来的火炮!
只是这种火炮只是陆军部刚刚研发出来的样品,经过试射,这种火炮的威力和射程都无法满足实战的需要,距离天子刘洵给出的标准也是相去甚远,所以现在只是囤积一些实验用的样品,距离列装部队还早得很。
不过即便是这样,天子刘洵也是非常高兴,专门下诏重赏陆军部的研发项目组,甚至给其中几名贡献最大的工匠封了关内侯!
与陆军部一样,此时的海军部也成立了专属于自己的火器研发工坊,专门改良和生产适合战舰使用的火器,取得了很大的收益。
如今海军部下设在各地的武库也是满满当当的,各式装备在战舰上的火器、投石机、弩炮等等“大杀器”堆满了库房,这还不包括装备给陆战营将士的火铳等等,那些都是专门单独存放的。
天子刘洵汇总了陆军部和海军部关于军备生产的各种数据,心中便松了一口气。
眼下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率领南军将士还在哀牢国、骠国故地镇守,南方的新疆土依然不太平。
倭地各国也是一样,虽然有南中大将军刘宏率军驻守,但是也是疲于应付,面对数千万人口的倭地各国,汉军的兵力太少了。
而西南高原更是危机四伏,西南高原上的羌人大军还在负隅顽抗,镇军大将军、建昌侯赵安率领十余万汉军将士苦战无功,就是吃了地形和气候的大亏。十几万汉军精锐奋战经年,花费了朝廷巨额的军费,却只能与羌人大军打成拉锯战,这也是天子刘洵事先没有料到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