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莫云天到梁帝跟前行了参拜之礼,梁帝只放下笔墨奏折,赐座于他。 又问他道:“爱卿今日有何事处?不知这随驾的军队可预备完了?近月来北中告急,朕的身边,金陵城内想必兵卒悍缺。” 莫云天拢手恭敬道:“禀陛下,老臣的确很是为难。” 梁帝又道:“你且将你为难之处,一一细细地同朕说说,朕也好斟酌一二。” 莫云天便将近日以来自己操劳奔波所忙的大致情况,还有莫寒莫放冷厥告知给他的有关七雀门的相关事宜,一应转述给梁帝。 梁帝听罢沉吟良久,再朝莫云天道:“爱卿哪,你的意思是借用七雀门的力量喽?这城内城外的,难不成真的连万余之众都没有?” 莫云天叫苦道:“谁说不是呢,老臣都已经焦头烂额了。还望陛下体谅。” 梁帝点头叉腰,让莫云天先退下,容他自个儿先计量计量,过一两日再行答复。 幸得擎天谷距离京城不远,虽说仅剩五日,可真要调兵过来,只一个夜晚便能办到。 莫云天退出宫外,就此打道回府。 梁帝为此也是苦恼多时,他所忧之事,这里不做细叙。 只说莫放自给了这个主意,心里想着该有个八成。他很想将这个好消息通报给迎湘馆的高婉,但这等要紧之时,他也不便出去。 等到莫云天回来了,也没说圣上准许此事,只是还得候上两日,待圣上决断过后,方能行事。 且不论梁帝是否决定,这京兆府尹,户部尚书,工部,礼部,一应前前后后相关的官员都在为这临风台招武一事奔前忙后。 只说这台子周边,这些日子都已修建一顶又一顶的遮阳白丝厚帐,为的是供来此处观看比武的六品以下的官员落脚。共计也有七八十顶。 台子靠里的那一面自有雕花楼廊,为天子凤鸾圣驾所备。 正中央独设一高棚,此处视野最广也最为明晰,唯梁帝一人所属,无可替代。 那楼廊的护栏处都有小桌一张,蒲团几叠,杌子十个,也该为六品以上的官员,王公大臣们所摆。 周边的几座酒楼也供不着家的官员居住,晚间可摆宴席,好生乐一回,过足了雅兴酒兴,方为不失趣味。 传闻中的江湖人士,已与半月前赶到京都,只是梁帝下旨暂息招武,这帮人也只得借住酒馆,由户部费银子安置。 这憋了足足半个月,总算听闻了招武不日举办的消息,一个个的都在习武备招。些许官员家子也有意参武,一则为朝廷出力,二则光耀自家门楣。 而莫云天总揽临风台防卫与保驾天子出行。夙夜不寐,尤为操劳。 只说这些个江湖人士,也不算名门正派出身的。在中原并南境上的江湖帮派早已是名存实亡,譬如太湖玉笛叶云万刀之类的在数十年前就已不复存留。至于缘故在何,这里不做细述。 朝廷武才凋零,北部贼寇又甚是猖獗无比,京城之中的凡是对家国有助的习武之人,甭管他是正经人家出生的,譬如王公侯府之类的。还是官宦并排不上品阶之流的,总之能派往前线的早已派去。军情万急,虽说还不到张弓搭箭炮火连天的地步,但北奴之勇前车之鉴,都得防患于未然。 这回明旨颁布,广招天下英豪。中原这些所谓的江湖子弟都想着来分一杯羹。 一则可以一展雄风,也不枉费自己多年学艺的辛苦,二则倘若能混个一官半职,也可光耀门楣。何乐而不为呀? 故而哪怕这些是一辈子没法出头的偷鸡摸狗之辈,也像赶鸭子上架似的,屁点的本事没有,吹嘘的唾沫满天飞。近月以来,城中兵士不多,却时有三五个大汉,服装各异。到处坐馆子横行霸道,也不算新鲜的。 另外由于招武大会推迟,这帮江湖人便不安分了。被安排在一家酒楼里面,却时常发生口角,保不齐动手过招的大有人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