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先生所言不差,如今可有计策?”魏嗣遂问道。 “惠相欲施行 ‘鸠占鹊巢’一计,公子可留意秦国朝中动静,尤其是秦国大良造公孙衍!” “先生尽可告知详情,我定依计而行!” 黄缭遂把计策要领及其中的变化和太子魏嗣说了一遍。魏嗣久在秦国,知道张仪和公孙衍不和,亦知其事魏并不诚心,故一口就答应了黄缭,极力配合惠施施行计策。 其时正逢秦国北面的义渠国作乱,不断侵扰秦国边境,公孙衍遂在朝中向秦王进言道: “今秦国和楚国新盟,又与燕魏交好,正是进击南北,稳定后方,扩充疆域之时,臣愿率兵平定义渠!” “犀首言之有理!寡人命你即刻率兵北击义渠!倘若得胜归来,可与公孙错合兵一处,共击巴蜀!”秦王道。 公孙衍随后领了五万兵马,亲自北上抗击义渠。魏嗣得知公孙衍走后,便在咸阳散布留言,说张仪认为此时应该是东进的大好时机,公孙衍是魏国人,与魏惠王暗中互通,使秦国错失了良机!消息很快传到了秦王和公孙衍耳中,秦王心想:我大秦与楚联姻,原本意图东进,取得河东要地,张子所言有理啊!而公孙衍听后则心中不安,害怕秦王信以为真! 惠施随后也在大梁散步消息,说秦楚结盟,秦国意欲东进,准备和张仪里应外合,率先攻打魏国。魏惠王听后觉得十分有理,秦楚结盟,秦国意在中原,乃是显而易见的事!张仪听后亦是惴惴不安,因为他本来就不是真心事魏! 惠施随后亲自拜见了魏王,告知魏王可联合齐楚,以防秦国东进攻魏,并在魏王面前担保他可以说动楚王和齐王与魏国结盟!惠施随后派人去了楚国找屈原,又派了人去了齐国见苏秦,让他们劝说他们的大王和魏国交好,并故意将此消息传了出去,让张仪得知。 张仪原本心中有鬼,得知惠施亲自见了魏惠王之后,更加心中不安,唯恐这个老对手加害于他,时刻留意魏国和齐楚结盟之事,随时准备脱身。 苏秦见到惠施派去的人后,对齐王进言道: “今秦楚结盟,对我齐国极为不利!楚国必报前时助越攻楚之仇,大王可与韩魏结盟,以制衡楚国!” “苏子所言甚合我意!楚国自得了越地以后,疆土广阔,实力雄厚,不可不防!”秦宣王道。 “今有魏国使臣在此,意欲与我齐国结盟,请大王告知!”苏秦道。 齐宣王随后见了魏国使臣,答应了齐魏结盟之事。 屈原见了惠施的人后,便对楚王进言道: “自秦楚联姻以后,已然得罪了五国,今秦、魏、韩三国皆已结盟,欲合围我楚国,楚国虽有秦国作为盟国,但秦国并非真心诚意与我楚国结盟,倘若五国向我楚国发难,秦国必坐山观虎斗,到时伺机而动,我楚国危矣!大王何不与魏国结盟,以连横之策先破五国之合纵联盟,如此楚国必定安然无恙!” 楚王一听,觉得屈原所言不错,于是也答应了楚魏联盟之事。消息很快传到了张仪耳中,张仪心中越发惶恐,于是赶紧想好了对策,来见魏王。 “臣听到传闻,言秦国意欲东进,臣唯恐传闻成真,欲亲自面见秦王,劝说秦王取消攻打魏国的念头,请大王恩准!”张仪对魏王言道。 魏惠王一听,欣然同意了张仪的请求,让他即刻起身往秦劝说秦王。然而张仪并非真的去劝说秦王,而是寻找机会脱身,溜之大吉了。 公孙衍刚刚击败义渠,正在追击义渠主力,欲以军功打消秦王对他的疑心。义渠乃游牧民族,移动迅速,行踪飘忽不定,公孙衍一时难以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于是向秦王上奏,请求再增兵五万人马,以图一举平定义渠,一劳永逸! 魏嗣早用重金贿赂了秦国谏议大夫樛游,得知公孙衍要求增兵之事后,樛游当朝对秦王谏道: “今东方诸国相继结盟,似有合纵之势,大王不可不防!然此时公孙衍却使秦国分兵北上,其心难测!昔日秦楚刚刚结盟之时,乘着秦楚新好,大王本应东进,荡平河东之地,公孙衍却建议大王向义渠用兵,致使我大秦错失良机!义渠乃一小国,虽有侵扰,实不足为惧,难以与河东诸地相提并论!公孙衍乃是魏人,大王不可令其手握重兵,如今义渠已经败退,大王可令公孙衍即刻带兵回朝!” 秦王准了樛游之奏,遂命公孙衍返朝。魏嗣得知后,立即派人联络公孙衍,告诉他张仪已经从魏国回来了,必定要向秦王进谏谗言!魏嗣又邀请公孙衍入魏,并为他保举魏国丞相之位。 公孙衍得了秦王回调之命,左思右想,觉得秦王对他并不信任,正好魏嗣递来消息,诚意要求他入魏为相,心中有了一番想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