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岂有此理!”刘熙听了不由拍案骂道“他马子玉虽然强盛,但也不该如此欺辱他人! 使君世居交州,分家强迁,和灭族何异? 西州和辽州比幽、凉还要偏远,那里的土地必然都是荒地,这样置换,和没收有何区别? 马子玉提出这样的条件,根本就没准备让使君答应啊!” 士燮此时已经年过六十,他抚须叹道“其实如果只是前面两条,为了交州百姓不受刀兵之苦,我士氏牺牲一下也并非不可! 可这第三条,要我们烧毁一切记载喃字的书帛竹简,却是老夫万万不能答应的!” 刘熙做为交州第一经学大师,在喃字的创造上也出力颇多,听到马强要毁掉喃字,那是又气又感觉莫名其妙。 “使君,昔日这马子玉是否和你结仇?” 士燮摇头叹道“从未见过,如何结仇?” “那为何要毁掉喃字?” 前面两条,刘熙其实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现在交州七郡有四个郡的郡守姓士,要彻底消除士氏在交州的影响,强迁和灭族是唯二的办法。 士燮也不理解,在他看来喃字这种贴近交州口音的文字可以更好的推广汉学,而推广教化不就是马强一直在做的么。 自己和马强应该是有一样的理念梦想的啊。 为何马强却对喃字如此痛恨呢? 这就是时代的限制了,在公元二世纪的整个东亚,只有华夏拥有文字,四周无论是南蛮还是西羌,是匈奴还是鲜卑,是高句丽还是山越人,都只有语言,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 而大汉内部,虽说在始皇帝书同文后基本达成了文字统一,但实际上一字多种写法的情况依旧存在,而且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后世新中国成立才基本消除。 最著名的大概就是孔乙己说的茴字的四种写法了。 因此,这个时代的人极难意识到喃字到底代表什么。 在士燮等人看来,喃字不过是为方便交州百姓学习的一种异体字罢了。 “其实如果马子玉是因为老夫而不喜喃字,老夫反而觉得无碍,反正老夫已年过六旬,即使自刎归天也不算早夭。 老夫就怕马子玉是因为吾等研究喃字是为了传播儒学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