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陛下,老臣请奏!” 结束征讨高句丽战斗之后,第一次大朝会,自是重臣云集。 除了各地方长官以及驻军将领之外,尽数来到了大殿之上。 而皇帝的旨意,则让满殿重臣,只感觉如一柄大锤,锤击头顶一般。 隆隆作响! 一阵儿说不出诡异的沉默之后,一个老臣迈步而出抱拳请奏道。 “李卿有话之言便是。” 坐在龙椅之上的皇帝,微微点头。 眸色有些意味深长的看着这个奏请的大臣。 此人换做李浑,时任左武卫大将军。 此人之才能,倒是极为出色。 更为值得注意,让其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却是他的死因。 “陛下此举,乃是为了消除南北两百年战乱岁月造成的隔阂,是为千秋所虑。” “然朝廷刚刚结束针对高句丽的征讨,虽大胜,却也损耗颇多。” “大隋在先皇统御之下,繁荣二十多年,两百年战乱所形成的萧条,刚刚有所恢复。” “陛下此举却可能让天下再次陷入损耗之中,一旦控制不住,怕是刹那间便要天下大乱。” “老臣所言,皆是为了大隋,为了天下,更是为了陛下!” 李浑跪拜在地,砰砰磕头。 混迹于朝堂的主儿,又有几个能是真正的愣头青。 看着愣的人,没准儿是最为精明的。 “行了,起来吧。” 挥手间,李浑自地上爬了起来。 “卿家所言,朕心自知。” “可此事,除了卿家所虑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缘由,这便是不足为外人道了。” “总之一句话,开掘运河是朕绝心要做之事,众卿用心即可。” 有些蛮横的留下这句话,便单方面宣布了退朝。 “二位王爷,宰辅大人,此事关系国本,轻易开不得玩笑。” “还请几位看在家国天下的份儿上,务必力劝陛下!” 大殿之前,李浑急匆匆找到了忠孝王伍建章,双王杨林,还有宰辅杨素。 李浑心里也是清楚自己在当今陛下面前的分量的。 虽说他也是历经两朝的老人,可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 敢在皇帝面前倚老卖老,嫌弃脑袋在脖子上太硬了是吧? 要想成功的阻碍陛下这等损耗财力,动摇国本的想法。 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这几位重臣,与自己站在统一立场。 几人合力,纵然是陛下,恐怕也不得不慎重。 “我等正要请奏,前往御书房见驾!” 一个小太监急匆匆走到几位面前。 “陛下有旨,请二位王爷以及几位大人,御书房见驾!” 几人目光不由瞬息间碰在了一起。 看来陛下心里什么都清楚。 早就想到,散朝之后必然见驾。 由此也可以看出,陛下针对此事的决心。 如此程度的决心,也是让几位重臣,有所为难。 不论何等的位高权重,臣子始终是臣子。 对君王只能劝谏,若是太过失了分寸,便是大逆之罪。 这位皇帝,可不是性格软弱,任由摆布的主儿。 “都来了?别多礼了!” “给几位看座!” 整个大隋,能有这个资格待遇的,唯有这几位而已。 齐齐谢恩之后,肃然坐在了那里。 皇帝让坐,那是恩赐。 你要真如家里那般大大咧咧坐下去,便是大不敬了。 “你们要说什么,朕已然知晓。” “可朕的想法,你们却是不清楚的。” “为了不出乱子,现如今还是开诚布公的谈谈吧。” 这一场君臣之间的商谈,究竟是个什么内容,除了他们自己,外人不得而知。 至于效果嘛,自然也是极为明显的。 李浑这个一向直言而谏的臣子,也开始了沉默。 虽然没有公开表明态度,沉默的态度,无疑也是默认的。 皇帝以及诸位权重大臣都已经认同了此事,即便再有阻力,也是顷刻间荡然无存。 一纸针对天下的召命,如同一块儿大石头砸中湖面,不知道泛起了多大的涟漪。 “他已经开始行动了!看来,咱们也得抓紧时间了。” 于小雪脚步停顿了一下,眸色幽幽道。 “这个混蛋!” 借助陈辅肉身,可以永久滞留人界的魔君,猛然间抬起了头。 神色说不出的愤然杀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