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也就两三个小时的时间,一个中年男人在几人的陪同下,急匆匆赶到了木屋。” “弥留之际,老人对这个中年男人唯一的要求,就是好好抚养孩子长大。” “能被一个电话急匆匆而至,中年男人品性自然而知。” “面对老人弥留之际的请求,毫不犹豫便答应了。” “并且在老人面前发誓,他定会好好照顾这个孩子,把他当做自己的儿子一般。” “能在这个时候,选择中年人为孩子以后的依靠,老人自然是相当信任的。” “得到了切实答案的老人,露出了一个由衷的笑容。” “勉励维持的一口气,自此消散。” “老人的葬礼,是在一片简单却肃然的氛围中举行的,就在那片他守护了一辈子的山林。” “这是老人的遗愿!” “生时守护这片山林,死亦守护这片山林。” “孩子,莫要伤心,以后的一切,都由叔叔负责。” 一只手搭在了黯然神伤的孩子,明显稚嫩的肩膀。 言语坚定中,深深看了一眼老人坟墓一眼的十岁孩童,跟随男人下了山,真正见识了区别于山林的风景。 “回来了?” 一栋四五层高,装修的富丽堂皇的别墅区,车辆停下。 一个温和慈爱的声音传入孩子耳中。 带着几许对未知世界的迷茫眼神往外相探,与那双闪动着母性光辉的眼眸对视瞬间。 从来不知母爱为何的孩子,内心深深震动。 “真是个可怜的孩子!” “没关系,爷爷不在了,还有叔叔阿姨,以后就在这儿住下了。” 与孩子平静中带着悲伤彷徨的眼眸对视,本就旺盛的母性光辉无法压抑。 爱怜般的将孩子抱在了怀里,确实的给这个孩子,提供了一个温暖的避风港。 不仅是一个让孩子躲过生活灾难的港湾,那样的母性光辉,更是孩子从来没有体验过的。 “颖儿,这是你的弟弟,你们以后就是一家人了。” 随着阿姨热情的介绍,孩子这才得知,原来这位好心将他收养回家的叔叔姓徐。 那位比他大了三岁的小姐姐,是夫妇二人唯一的孩子。 “时光,如同流水一般,一点一滴消逝。” “经过了最初难免的悲伤,以及不适应之后。” “与徐家人的相处,真正融洽了起来。” “尤其是那个给予了孩子母爱的女人,好几次,孩子都想张嘴喊一声妈妈,却始终犹豫。” “在这样的犹豫中,徐家第二个幼小生命,悄然降临。” 看着抱着新生幼儿,自然露出母性光辉的女子。 多番为难,本以为难以启齿的一声妈,自然而出。 似有瞬间呆愣,然后便是无尽喜悦。 虽没有那个正式称呼,但在女人心里,早已经将这个抚养数年的孩子,当做亲生儿子一般。 这数年的接触,对于这孩子的秉性,自然再清楚不过。 纵有为难,这一声妈,也是迟早的事儿。 突然间称呼的改变,代表了本身关系的更一步亲密。 对于女人而言,自是将生下二女儿的喜悦,更上一层楼。 言语称呼的改变,彻底促进了一家人关系的融洽。 在外人眼里,这就是一副其乐融融的五口之家。 所谓血脉亲缘的隔阂,真的是半点儿不见。 徐家许多不知内情,也有段时间不联系的朋友,还曾埋怨,生下儿子这么大的事儿,也不知道跟我们分享。 每当这个时候,畅快至极的哈哈大笑声,就会想起。 “我的儿子,自是我徐家的宝,哪儿能随便分享。” 那样的喜悦与自豪,出自真心,没有一星半点儿的弄虚作假。 几年时光的自然相处,再加上这孩子本身的出色,他早就忘了血脉亲缘这回事儿。 “若没有变故的话,这样的幸福,该是世界难寻。” “可能冥冥中,就是不想让这个孩子日子过舒坦。” “一个突然间的念头,改变了原本可以一直平静下去的生活。” 言语间表达的思绪,似是逆流了时光,回到了对已然成长为少年的孩子,一辈子影响的重要时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