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文化崇尚经典-《文心雕龙新译》
第(2/3)页
“易”为明道言德之渊源。《尚书》虽属实录载言,但字词古奥难解,唯通晓《尔雅》,才能够明白释然。
因此,子夏感叹《尚书》
“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之语,真是昭然若揭,亦是入木三分啊!
《诗经》的主题就是
“言志”,其考据或训诂等同《尚书》,无论
“风雅颂”还是
“赋比兴”,一概辞藻婉转而朗朗上口,故而最适合倾诉衷肠。《礼经》旨在定格制律,因器就范,中规中矩,显而易见;其中的只言片语,如同章程规则,均可视为宝训箴言。
《春秋》明辨是非得失,一字见义,细致入微,像五陨石六飞鸟,具体详尽;再如稚门先于两观,谨从规制;而《春秋》五例,更是标新立异,寓意深远。
《尚书》看似聱牙混涩,理顺即见通畅。《春秋》貌似简单易懂,深究愈感隐晦。
这正是经书的特色:表里不一,深浅不俗。树木根深蒂固,才能枝繁叶茂。
经书辞约旨丰,才能广泛适用。所以,经书论述的虽都是陈年旧事,但蕴含的却是恒久真理,故可以日新月异。
但凡经书典籍,后继学者何时阅读参悟都不为晚,而前辈圣哲何时著述弘扬都非争先。
圣经宝典,如同泰山,化生云雨,滋润大千;亦如黄河,沃野万里,苍生蹁跹。
若言能够论述文化发展次序的根本规律,《易经》首当其冲。追寻相关政治性的昭告、策论、奏章等模本,《尚书》开辟先河。
凡追溯歌赋、诗律、曲调的源头,《诗经》舍我其谁。而像铭文、墓志、箴言、祝词之类的规格样式,《礼经》当之无愧;再像记录人物、事件或历史性故事的编年、记传以及褒贬、扬抑等体裁或笔法,《春秋》堪称标杆。
所以说,这五部文化经典,如同灯塔一样,指引航向,启程远方;又像百舸争流,承前启后,终归大海。
凡后学者,以五部经书为榜样,博学钻研,附庸风雅,如同采石铸铜,恰似煮海为盐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