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谐与隐的价值-《文心雕龙新译》
第(2/3)页
《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公元前597年冬天,楚国围攻萧国,即将攻克城池之前。因为萧国大夫还无社,与楚国大夫申叔展本是世交好友,此时也被围困在城内。于是,还无社便登上城楼,让城下士兵喊来申书展。随后,两人有这样一段对话:
申叔展问:“有麦麹乎?”(还有酒曲吗?)
还无社答:“无”(没有啊!)
城下的又问“有山鞠穷乎?”(山川穹有吗?)
城上的回答:“无”(也没有啊!)
城下再问:“河鱼腹疾奈何?”(腹部胀得像鱼肚子一样怎么办啊?)
城上又答:“目于眢井而拯之。”(坐在枯井里等着就好了。)
对话到此,申书展特别追加了一句:“若为茅絰,哭井则己。”(是不是在井边栓上白绳子,听到有人哭声就好了吧。)于是,楚军攻克萧城后,申书展站在留有白绳子的井旁一边哭,另一边还无社便得救了。
另据《左传•哀公十三年》记载,大约公元前482年,因秋冬蝗虫成灾,吴国的申叔仪到鲁国公孙有山的家里借粮食,两人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申叔仪说:“佩玉忌兮,余无所系之。旨酒一盛兮,余与褐之父睨之。”(别人佩玉叮当响,我的身上空荡荡;别人美酒闪碧波,我和衣不遮身的老人一旁望。)
公孙有山说:“梁则无矣,粗则有之。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则诺。”(精粮没有,粗黍尚多。你站在山头喊一声“有庚癸吗?”,我就答应你的要求。)
“庚癸”在军队中指代“粮食”。两人哑谜样子的对话,把日常借贷的尴尬,掩饰在了不失儒雅的调侃之中。
再如《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即位三年,不理朝政,并传令敢进谏者,杀无赦。大臣武举(伍奢之父伍子胥之祖父)对楚庄王说,外面流传一个哑谜,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庄王同意他说一说看。下面是他们两人的对话:
武举讲:“有鸟在於阜,三年不蜚不鸣,是何鸟也?”(山岗上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不叫,不知是什么鸟?)
庄王说:“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举退矣,吾知之矣。”(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你下去吧,我知道了。)
不久后,楚庄王开始重用敢于舍命进谏的人物,旋即威震四方。
还是在《战国策•齐策》中记载,靖郭君(田婴妫姓亦称婴子齐威王少子齐宣王异母弟孟尝君之父)要加固自己薛城封邑的城防工事,并对身边人说不接见阻挠这事的说客。有一个门客传话说,只想对靖郭君讲三个字,若再多的话,愿意接受烹刑,靖郭君便同意接见了。这个门客觐见时,快步走上前只是说出来“海大鱼”三个字后,转身就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