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诗经》的字词语义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 “风、赋、比、兴、雅、颂”六义。汉初,在毛亨(生卒年不详战国末鲁国人秦始皇时期避难隐居武垣县入籍河间)著述的《毛诗故训传》中,将《诗经》里面属于 “兴”的部分,特别标注出来。究其原因,在诗文情理上,难道是 “风、赋、雅、颂”互通有无,而 “比”格外鲜明,唯有 “兴”晦涩难懂的缘故吗?所谓比,就是类比,一般使用内容情趣近似的事物,彼此印证和互相强化;兴就是起兴,通常使用不是直接关联的事物,通过隐喻、暗示或启发,借以引领思路、诱导想象和激发颖悟。 在《诗经》中间,作者于表现美刺讽谏、扬善抑恶的创作目的之际,若唤醒蒙昧、抒发情怀,适合使用 “起兴”的手法;若说明生动、印象深刻,依赖 “类比”,给予强化;若郁闷压抑,宣泄愤恨,刚烈莫过 “类比”;若明哲保身,托物寄情,智柔必在 “比兴”。所谓 “识时务者为俊杰、知得失为英豪”,如果因势利导而又云龙风虎,却由于诗人或作家,在各自志向和学识智力方面,存在着千差万别,所以他们究竟选择 “比”还是 “兴”,必定因人而异啊。单言 “起兴”的文学艺术风格,一般字词语句时常委婉晦涩,时常选用庸常纤细的自然情物,借以隐喻映射义理深刻的社会道德。 譬如《诗经•国风•周南》中的《关雎》,之所以 “关关雎鸠”起兴?一者, “雎鸠”作为一种喜好鱼水嬉戏的飞禽,他们头冠威武而姿态庄严,而在世俗中被古人称作 “王雎”;二者, “雎鸠”逢求偶季节,他们雌雄都会发出 “关、关、关”的鸣叫。所以,作为《国风•周南》中的第一首诗歌,《关雎》在全诗内容上,不仅可以泛指一般男女情事,而所谓其特指 “后妃之德”,亦属合情合理啊。至于《诗经•国风•召南》中的《鹊巢》,以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起兴,根由在于民间熟知雌鹊性巧,善于筑巢,而雌鸠(布谷鸟)虽性拙,但能够借助鹊巢孵化后代。 因此,无论鹊还是鸠,亦不管种类上,他们的出身,或属名贵,或是平庸,都同样母性十足,并且都还是持家能手和传宗接代的行家。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