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赴宴-《蒸汽偃师》


    第(2/3)页

    元凭之就道,“山匪手中的千岁金的来源,我查出了一点头绪。果然是一条私贩千岁金的暗流。”

    余墨痕大惊,“你一天到晚忙里忙外,居然还有工夫调查此事?”她一面说,一面深恨自己仗着养伤半点正事没做。

    元凭之笑了一下,就道,“我可没有三头六臂。军中的事情,大多是主帅管着,我只是在偃甲的应用方面给他一些参考意见。这些天来,我主要忙活的,还是千岁金一事。”他略微一顿,便解释道,“据我所知,此事牵扯甚多,恐怕和嘉沅江以南的商人都脱不了干系。这种事情,打探起来很需要技巧,我得亲自到商会去走一趟。至于你,”他看一眼余墨痕,“若是伤口撑得住,最好能跟我一起去。”

    “不过是一条胳膊,废了便废了……”余墨痕本来是有意表一表忠心,然而她一看元凭之那副表情,突然意识到自己这话说得太过凶残,连忙改口道,“我恢复得很好,这个不用担心。不过将军应该也知道,我是个口笨的人……我去了,又能帮得上什么忙呢?”

    “你总是很不自信,其实,你比你自己想象的要机灵得多。”元凭之鼓励她几句,又道,“而且这一次,我希望你能唱一唱主角的。南边的商会当中,还有你的老熟人。”

    “我还有经商的老熟人?”余墨痕一脸茫然,皱着眉头想了想,突然反应过来,“卫临远?”

    余墨痕那条多灾多难的胳膊刚刚摆脱钢板的束缚,就跟着元凭之上了去往琼门的船。

    琼门是雎屏山附近最为繁华的城市。浩浩汤汤的嘉沅江从城中横贯而过,再往东就可抵达最为富庶的临海县。而临海县,正是卫临远和他那个传说中的叔父替卫家驻守的地方。

    按照元凭之的说法,民间的商贾因为长期遭到帝国官府打压,短期内要崛起,其实是件很艰难的事情;然而近几年来,卫家的风头却越来越劲,大齐帝国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但凡是有一定规模的城市,或是商道周边的地区,几乎都有卫家的分号。卫家在民间的声望,或许已经不输于八柱国在朝中的地位。

    坊间甚至有传闻说,卫家的人出门办事,吃住采买,都是绝不需要去别家的店的。

    余墨痕听闻此事,很是吃惊。毕竟她在哀葛的时候,完全没有听卫临远讲过,他们家在中原的势力已经如此强大;甚至到了临海县,她听卫临远说得最多的,都还是商贾之人的艰难。

    不过她转念一想,连飞庐溯风在京畿附近爆炸这样相当严重的事故,卫家的人都能够压下来,以致于余墨痕在帝都从来没有听人讨论过此事……或许卫家的实力,真的早就超过了她能够想象到的程度。

    既然如此,那么卫临远不管是驻守在临海县,还是不知因为什么缘故去了琼门,抑或真的卷入了元凭之所提到的私贩千岁金的暗流,也都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余墨痕只担心两件事情。其一,就是此番她和元凭之前往琼门,虽然自称代表机枢院,实际上还是大齐帝国的军士,真正想问的,是作乱的山匪手中那批千岁金的来源;如此一来,她和卫临远弄不好会站在对立面上。

    余墨痕不敢去想,她和卫临远之间不算深厚、却也并不浅薄的友情,究竟会遭到什么样的考验和打击。

    她终究还没完完全全变成一个白眼狼,卫临远从前帮她做过的事情,她是实实在在地记在心里的。

    元凭之在哀葛的时候,也见证过余墨痕和卫临远当年建立在功课买卖上的友谊。他虽然正是考虑到这层关系才决定带着余墨痕去,却也清楚明白地对余墨痕说过,并不希望她因为这件事失去一个重要的朋友。

    “我们如今其实也是走一步看一步,”元凭之言语之间带着点歉意,“具体要如何行动,你可以自己定夺,不要想太多。”

    余墨痕所担心的第二件事,就是以卫家如今的势力,再看到她这个不该出现在卫临远面前的“想攀高枝的女人”,不知道又会搞出什么事情来恐吓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