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架构之争-《材料为王》
第(2/3)页
只是这么一点小小改进,芯片的性能就能提升几个百分点,而电路却与普通型如出一辙!一款设计,就足以满足所有用户群体的要求,并合理合法地划出了不同的产品价格层次!
了不起!
太了不起了!
这个世上,真的有生而知之者啊!
与会众人,只要是醒悟过来的人,都用一种高山仰止的目光,看向郭逸铭。他们无法想象,老板是在怎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几十万计算机从业人员抠破脑皮都想不出解决办法的难题,在他面前好像就没有一点疑难,挥挥手,轻飘飘就递过来一个点子,一个绝对可行的点子!
高中低档计算机产品,原来是可以实现的!
他们都是从事具体研发、生产工作的科研人员,只要明了了这个思路,脑子里的解决方案便源源不断涌出来。就他们所熟知的加工工艺、材料选择,他们立马就可以拿出不下于十种,适应各种用户群体需要的处理器设计方案。
“第一个解决办法可行吧?”郭逸铭悠然地喝了一会儿茶,等待众人脸上恢复了一丝血色,才笑呵呵说道。
“完全可行!”所有人应声答道,就像学生回答老师提问。
到了这个地步,谁都知道,双方的差距,不在于“技”,而是对道的理解层次之差。
郭逸铭对半导体的理解深度,已超出简单的技术层次,达到了他们所无法企及,“道”的高度!
举手投足,随手拈来,便可化腐朽为神奇,此之谓道也!
郭逸铭看众人都被他吓傻了,也有些无可奈何。他总不能说这都是雕虫小技,我还可以随手给你们画一套行星间量子通讯器的全套图纸?
“好吧,我们接着说第二个解决方案……”
与会众人全都放下了技术专家心高气傲的心态,此刻,在他们面前挥斥方遒的,不只是给他们饭碗的老板,更是他们的学术导师!
学有先后,达者为师。
虽然郭逸铭比他们年轻太多太多,在座众人都是他的叔叔伯伯辈,最年长的李秋明年纪更可以当他的爷爷。但在郭逸铭面前,他们感觉自己除了虚长几十岁,并无一点可以自傲之处。
“第二个解决方法是软件实现法。
我们设计一款简单、功能全面,就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普通人,稍加训练也可以熟练掌握并运用的操作程序。然后以此为根本,移植应用于不同型号计算机,作用也是一样。
然而这一种做法操作起来很复杂。
移植不同的机型,就需要对所有现有机型硬件电路烂熟于胸。但事实上,现在计算机公司都实行的是封闭式设计,所有的关键技术并不对外公开。
这就给我们移植不同机型,带来了困难。
其次,新机型层出不穷。未来个人计算机兴起,产品更新换代应该数倍于现有的大型计算机设备。如果前后产品没有继承性,每推出一款新产品,为了适应该种产品,就要重新修改移植一遍,效率非常低下,不利于市场推广。”
已经习惯了郭逸铭的奇思妙想,众人没有再吃惊。
仔细分析,的确如郭逸铭所说,软件移植看似最简单,其实难度比用不同工艺、不同性能材料达到产品档次分级,高多了。同时在竞争对手恶意阻拦、技术封锁下,半途而废也不是不可能。
“统一计算机标准如何?这样软件的继承性问题就解决了!”一个工程师皱眉思索了很久,突然说了一句。
噗!
郭逸铭刚刚喝了一口茶,就听到这话,一口茶水喷了出去。
“有气魄!了不起!”他咳嗽着挑了一个大拇指,在其他工程师善意的笑容中,对那个自觉提了一个蠢主意面红耳赤的工程师说到,“我不是在讽刺你!真的,你这个主意非常好!这也正是我想做的,但现在我们不能这么公开对外说。否则传出去,所有的计算机公司都会以我们为敌。记住,悄悄地进村,打枪地不要!”
“哈哈哈哈!”
会场内爆发出一阵哄然大笑,众人都是从那个激情年代过来的,这句电影台词听过没有一百次,也有十好几次了。这次被郭逸铭用鬼鬼祟祟的语气说出来,每个人都有“我辈中人”的认同感,对这句话中的笑料心领神会,不觉哄堂大笑。
统一计算机标准,原来公司的宏伟目标,竟然是这个么?
笑过之后,想到郭逸铭半是开玩笑、半是认真的样子,所有人心中都浮现出这样一个想法。如果是真的,并且做到了……
想到以后他们所设计的计算机,将成为全球所有计算机公司所公认的唯一标准,每一个人胸中都热血沸腾。
尽管这个目标是如此渺茫,近乎于天方夜谭,但是,有这样一个目标在前方指引他们前行的道路……
好像真地挺带感的!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在同伴的脸上、眼中,他们似乎看到了一种被称之为野心的熊熊火焰,正在腾腾燃烧。
进入西部计算机公司,成为郭逸铭的部下,可能是他们这辈子,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了!
“啪啪!”
郭逸铭拍着手,把他们从YY中唤醒到现实,对于标准一事,他没有引申开来细谈。成功与否,不决定于他们的决心有多大。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固然可贵,但没有正确的行动指引,终究一事无成。
也只有他这个穿越者,才能真正看清前路,带领大家走上一条康庄大道!
不过他无须说明。
能跟着他走下去的,他自然尽力提携。中途掉队了,他也不会回头。这条路必然是艰辛的,会付出巨大牺牲,只有心志坚定者,才能陪他走到尽头,迎来那天边第一线曙光。
“好了,目标明确了,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从技术角度来谈谈我们的第一款微处理器的设计思路……
时间不多,我们不再天马行空,我先为大家画一个圈子好了。
构架、工艺、操作系统,大家就围绕这三个方面来讨论,首先是第一个方面,构架,我们的微处理器,究竟采用什么构架来设计?”
谈到具体技术细节,众人都精神起来,这是他们的长项。
处理器架构,详细说起来很多,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设计标准和专攻特长。但在画繁为简之后,总体可以归纳为两类。
精简型架构、复杂性架构。
计算机运算是靠无数的0、1逻辑判断组合而成。众多的0、1组成了复杂的逻辑门,众多的逻辑门形成功能电路,调用不同功能电路对数据进行计算,产生不同的指令运算。
早期的电子计算机是很简陋的,用电子管搭建结构。那时候没有什么架构之争,能够用这套简陋电路完成专门的运算需求,已经是最大的幸福了,哪里还敢奢望更多?敢这么说的人,脑袋都要被别人弹肿!
不同的运算要求,产生了不同的计算机型号,每一种都对应了一个专业的计算领域。
石油、化工、数学、天文、机械、空气动力……
在六十年代半导体产业兴起之后,计算机结构开始复杂化,功能逐渐强大,运用面也开始逐渐广泛。为了节约成本,让特殊行业之外的一般商业机构也能买得起、用得起计算机,一种计算机应该要能够跨领域使用的呼声,开始高涨。
通用计算机开始出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