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香港的未来-《材料为王》
第(3/3)页
这个密度就非常可怕了。
50%的香港人都集中在这个地带,那么城市人口密度就达到了每平方公里25000人!比北京市区的人口密度还要高一倍!
而且大量的山坡、丘陵,造成城市用地受限,建筑错落分布,道路交通普遍比较狭窄,很容易造成堵塞。还有不少的行人在路旁疾行,望来望去,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人头攒动。
每当遇到红绿灯,行人过马路的时候,就看到像是开了闹一般,一大片人就从两边涌进了马路中间,汇集以后看起来人头更加密集。如果是有那密集恐惧症的人看到,恐怕会感到浑身都要起鸡皮疙瘩。
舒雨菲现在跟着化到处跑,见过的市面也不少了,对于香港的市容只在最初惊讶了一下,便平静如常。
不过郭逸铭还是从她的表情中,看出了羡慕和失落。
她自然不会是羡慕香港的美丽繁华,而是看到香港想到国内。同样都是〖中〗国的土地,对比国内几十年城市建设的缓慢发展,不由得她不黯然神伤。
“先生是来香港玩,还是来办公事的啊?”那名载客的出租车司机从观后镜观察了很久,还是耐不住寂寞,忍不住出声问道。
“我是来办公事的”郭逸铭收回投向窗外的视线回答道,随后又加了一句“我在香港买了一个厂,准备过来看看情况怎么样。如果情况好,我打算再多买几个。”“哦?先生是在香港买了厂啊!太好了!”
想不到郭逸铭随口回答的一句话,却引起了司机极大的欣喜,连声夸奖他有眼光,并不住口地将香港的各项优点一一历数。
像香港的进出口零关税啊,企业所得税只有17%、远低于欧美〖日〗本的高额税收啊,税种简单、除了所得税另外就只有楼宇物业税和个人薪酬税啊,还有香港人大都会几句英语也都成了他口中的优点,滔滔不绝向他介绍。
郭逸铭微笑着听着,也不予插口。
就他看来,香港距离成为一个成熟的经济体还差得很远。别的不说,就说香港的工业就非常畸形,纺织、服装这些低技术、低报酬、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占据绝对主力。所谓的电子工业,其实也只是一些电子表、电子玩具等初级工业,连能够从事高技术行业的技术工人都没有,又怎么谈得上是一个成熟的工业都市?
充其量,也就是和内地的普通城市一个等级。
香港最好命的是占据了一个优越的地理位置,从欧洲过来首先到的就是香港,转口贸易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可即便有了这么多国内没有的有利条件,到现在香港仍然没有一点继续产业升级的势头,还是初级工业唱主力。可见港英政府发展香港经济的目的,最终仍然是将它当作了攫取利益的工具,香港工业结构是否合适根本无心理会。
而且据他所知,随着深圳成为经济特区,已经有不少的香港制衣业、玩具业经营者将生产转移过去,香港内部的工业空心化正在快速到来。
等到这些初级工业都不复存在,再加上港英政府为了维持英国国内的技术优势,多半不会出面引导产业升级至更高层次,说不定还会故意误导。那么接下来,香港也就能发展金融服务业了吧……
想想后来的香港,不就是这样一个除了服务业,啥都没有的城市?
他也能理解司机为什么会这么高兴。
现在香港经济低mí不振,传统纺织、服装、玩具出口遭到欧美市场的排斥,中英关于香港地位的争执造成未来前途的不可确定xìng,还有国外金融炒家的故意兴风作浪,股市、汇市双双下滑,香港市民现在陷入了一种对未来的mí茫和恐惧之中。
这个时候,有一个投资者出现在面前,对他说:我很看好香港的未来!他们怎么会不热泪盈眶。
郭逸铭也承认,零关税、低税收,能不受限制从国外进口各种先进设备,都是吸引他的地方。更重要的是现在香港人工工资,相对欧美非常低。
美国普通工人的年工资是20000美元,月工资大约是1600多美元。按照现在1美元兑换5.23港币,相当于8700港元的月工资水平。
但在香港本地,现在的平均工资才2300、2400左右,像进出口公司白领等工资稍高一点的人群,也才3000港币,只及美国工资水平的三分之一略多一点。
这就是最大的比较优势!
既然〖日〗本能靠相当于美国工人一半的工资水平,迅速发展起来,赶超美国,那么香港这边只要操作得好,就没有做不到的理由。
也许历史上的香港做不到,但不代表他做不到!!。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