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CD联盟初立-《材料为王》
第(2/3)页
后来推出的家用录像机,其售价也达到了1700美元,那时是1975年,而生产的公司,也是索尼。你看,同一家公司,相类似的产品,其对利润率的判断也应该是差不多的,这给我们的分析,增加了准确率。
这种家用录像机,在一年半以后,降价到1500美元。再过一年,降到了1200美元,而到现在,售价是1000美元!”
在座的各位实业家们一听,便〖兴〗奋起来。
郭逸铭举的这个例子,对他们据此判断CD机的生产成本和降价空间,具有很大的作用。
根据郭逸铭列举的数字,他们很轻易地就判断出,录像机的实际生产成本肯定大大低于1000美元。而且索尼的产品从来被列为昂贵一类,其利润率常常比同行高出30%到一倍,例如Bata版的录像机就被VHS录像机高100~200美元左右。
由此可以推断,它的实际生产成本很可能在700美元甚至更低,这就大致反推出索尼的利润率水平应该高于30%。
这还是成熟产品!
所以像这台CD唱机,考虑其实际生产成本,首先就要将900美元的价格砍掉三分之一,应该在600美元上下。就算考虑到了第一代产品技术尚不成熟,成本略高,这种CD机的实际成本也应该不会超过700美元。
一台CD机的利润差不多达到了200美元到300美元!
这就是1100港币到1600港币之间,一台是这个利润,一万台就是1100万到1600万港币!
“半年来,索尼一共卖出了30万台CD机!”郭逸铭平淡的语气。却将众人的情绪给引爆了。
半年30万,一年就是60万!
他们不求太多,只要占到了其中的百分之十,就是一亿港币以上的纯收入。
他们做实业,一年辛辛苦苦才赚多少钱?少的几十万,多的也不过百万规模!和索尼这样一个产品就上亿的利润对比起来,就像是乞丐捡到了一枚别人掉的硬币一样。
当然他们也很清楚,如果他们跟着华粤干。郭逸铭肯定要宰掉一半的利润走,这毫无疑问。从来没有一个老大,会任劳任怨帮小弟谋福利,自己却只捡一点面包渣吃的。就算他肯这样做,要维持一个巨大的公司、巨额的研发投入。也逼着他必须要将投入都赚回来,否则迟早关门大吉。
不过就是这样,他们也是欣喜若狂了。
在座总共才十几个企业老板,如果这些业务刚好够他们分,每人也有几百万的利润在手,比他们做初级代工,利润高出何止一倍!
百分之百的利润就足够引yòu他们犯罪了,何况是更高?
会场内响起一片沉重的呼吸。
“小舒。换片!”郭逸铭抬抬手,幕布上出现了一张揭开外壳的CD机“诸位请看,CD机的结构真的很简单。它的核心部件就是一个机芯、一个光头,除此以外就是外壳和电路板。而电路板上有什么呢,一个信号重放处理电路、伺服电路、整机控制电路、机械部件,最后就是一个电源,仅此而已!”
在座的老板们一看放大的图片。都暗暗点头,确实,除了看上去复杂的机芯及光头部分,CD机内就只看到一块电路板,其他什么都没有,非常简洁。
比起录像机一大堆电路板来说,确实简单太多。
就是机械部分。也比录像机复杂而又精密的走带机构简单多了,一些从事机械加工业的老板,看着图片上一点点展示的细节,就已经在头脑中构思,应该采用那种方法来进行加工。心中默算了一下,惊讶地发现,可能CD机的成本比他们想象的还要低。
就是不知道机芯和光头的成本,占多少……
“这里面技术含量最高的,要数机芯部分和光头部分。机芯涉及到的是机械传动设计与精密加工制造能力,光头则涉及到半导体技术。目前它们的成本大概占到了整机价格的40%略多一点,未来随着制造工艺的进步,它的成本也会跟着下降。但当CD机进入微利时代的时候,各种配套元器件价格降到极致,采用自动化流水线组装以后,这两样的成本反而将占到机的逸铭揭开了他们心中的疑问。
众位老板一点也没有表现出惊讶之sè。
这才是正确的成本利润计算。
一台新电器推出,因为各种元器件都要靠自己来造,所以成本居高不下。但当该种产品市场成熟,自然会有大量的电子厂商愿意作它的配套,于是相互竞争之下,将各部件的成本一再压缩,结果该产品的利润在一段期间内反而会大幅上扬。
配套的厂商越多、配套的元器件种类越丰富,其整机成本就越低。
这是整机厂商最快乐的一段时光,成本已压至最低、售价却并无大幅bō动,利润率达到了理论最高值。
为了维持这种高利润状态,将其时间保持得尽可能长久,垄断或利益联盟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以阻止竞争对手的出现。直到其技术变成白菜价,所有的电子企业都能造,从而掀起价格大战,最终将产品的价格打压到谷底,进入微利时代。
如果郭逸铭只拿走一半的利润,在座各位已经是非常感jī了,又哪里敢奢望更多。
“那么,机壳、按键、遥控器、电源、电路板这些部分就交给我们吧!”童先生认真地看了很久,也在心里计算了很久,然后开口说道,随后看着其他人。
众人都一致赞同地点头。
他们都很清楚,机壳、电路板这些的成本基本上都是透明的,但机芯、光头部分,其制造成本和利润率。却只有郭逸铭自己才清楚。
他之前说这两部分的成本,占到了整机价格的40%,也就是360美元。
因为只有他能做这两样部件,所以大家都默认了他的报价,而且这个360美元不算作华粤科技的收益,而是整机成本!
这很关键!
郭逸铭这次召集的各家公司,可不是要让他们做代工这么简单,而是要组建一个利益集团。他拿出什么产品。大家就是这个产品利益链中的一员,按照各自承担的责任多少,来分配这件产品所创造的利润。
简单说来,CD机假若纯利1000港币,那么他们将按照事前说好的利润分配方案。郭逸铭会拿走一半或者更多。至于机芯与光头的制造成本是否那么多,他能不能在其中获得利润空间,大家都自动忽略了。
因为这是人家该得的!
郭逸铭研发这个技术是付出了成本的,收回投资是理所当然。即便对方在这两样制造上还有利润空间,但没有他的技术,大家根本就没得赚,所以其中是否有猫腻别人根本就不去过问。而且这个利润空间是绝对存在的,即便暂时没有。随着未来技术成熟,这个利润空间也会出现,并会越来越大。在别人的利润空间不断压缩的情况下,也只有技术拥有者却能越赚越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