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角力-《材料为王》
第(2/3)页
ho ca热s!
郭逸铭对大公报的这篇文章很感兴趣,忍着起伏车厢对眼睛的不适感,一字一句地看起来。
在这篇文章中,大公报请来了一名资深经济分析师。对前些日子港币升值的全过程。用经济模型计算出主力入市可能带动的联发效应,再根据成交额变动情况,从而相当精确地估计了主力入市和退出的大致时间。之后,他们用主力、受主力影响裹挟的散户投资资金相互比例,居然用数据分析的方式,计算出了投资人在汇市总共吸纳了超过三十亿左右港币现钞的最终结果。
随后,文章基于这个结论,对那个神秘投资人大加赞扬。文章表示,不管这名神秘投资人出于什么理由。要从汇市吸纳超过三十亿港币现钞,但这个行为本身却真真切切地抬升了港币,从而挽救了数百万市民、投资人的财富,不愧为香港经济的大救星。
文章中没有一个字提到他郭逸铭。但那幅和其他报纸完全一样的钱山照片,却清楚地点出了那个投资人是谁。
非常高明的操作手法!
郭逸铭看完文章,对撰写人大为赞叹。
文章用看起来非常严谨的经济模型推算的方式,给人以一种相当专业的感觉。而推理的全过程,又好似破解玄疑一般,一点一点揭示出他在汇市操作的全过程,带动着读者跟着笔者的文字。重新回到那段让千万万万市民喜极而泣的日子,然后在心中潜移默化对那个神秘投资人充满了由衷地感激。
而当读者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到那个神秘投资人是郭逸铭之后,这份感激便会自然而然地转移到他身上。
“郭逸铭拯救香港”的认知,至少会在部分人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对方会如此轻易地通过经济模型,推算出他的操作过程,这并不奇怪。首先,当初巴普蒂斯塔制定的是快进快出的手法,打着不管能赚多少、在别人反应过来之前捞一把就赶快跑的心理,采用了最粗野的拉抬手法。砸进大量资金将抛单全部吃下,强行将港币价格抬升起来。这是一种毫无技术含量,完全靠着雄厚资金强行抬市的操作手法。
这种操作手法留下的痕迹就太多了,有心人只要稍微费心,就能找到相关的证据。
另一方面,所谓的经济模型不过对某种经济行为的公式总结。是用于这一次经济行为的公式,很难说就能适用于同类经济行为,其可靠性近乎于巫蛊。这些经济分析看起来神秘,但不是事后诸葛亮,就是发布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通过修改变量以得到他所想要的结论。
同样的方法,要炮制出一份与经济模型完美吻合的汇市操作流程数据,也只是对某些变量进行任意裁减取舍的问题。
这都是小意思!
内行一看就知道是牵强附会,但对外行人而言,虽然看不懂,但却觉得“哇,好厉害,这都能分析出来也”,从而具有更大的说服力。
这是实实在在的“虽不明,但觉厉”!
郭逸铭看完这篇文章,迅速在报纸堆中翻了一阵,找到以后几天的报纸,想借着看到后续的变化。
他只是匆匆翻了几份报刊,就明白大公报这篇报道恰如其分地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很巧妙地引导了舆论方向。
在此后几天的报刊上,不少媒体都受到了这份报道的启发,对港币升值那几天的汇市变化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其实类似的分析,在那段时间已经有不少,但由于当时大家都不知道那个神秘投资人是谁,对整个操作过程的资金投入量认知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偏差,因此猜对的人没有几个。
可现在大家都是按图索骥,再来倒推过程,那就太容易了。
大多数媒体都得出了和大公报同样的结论,不过他们可不像大公报还要玩什么含而不露的手法,故作神秘。这些媒体都直接点出了郭逸铭、华粤集团的名字,甚至有媒体将巴普蒂斯塔的名字都登了出来,在报纸上列出他的过往身份:前美洲银行高级投资顾问、加州政府高级投资顾问!
这个分析一出来,后来的报纸更是大胆下判断,言之凿凿将神秘投资人的头衔,戴到了郭逸铭的头上。其用词之肯定、语气之坚决。即便现在郭逸铭站出来说自己不是那个神秘投资客。也不会有多少人相信了。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别人已经帮着点穿了郭逸铭就是救市者的身份,大公报也不再遮遮掩掩,又连续写了好几篇系列文章,正大光明地为他造起势来。
其中一篇文章,郭逸铭是兴奋不已,连连击节赞叹,对撰写人赞不绝口。
文章写到“鉴于香港前几个月出现的经济危机,就是源于货币超发。由通货膨胀诱发国际炒家抛售港币,最终导致港币不断贬值。
而这一次华粤集团大举吸纳港币的操作,使得港币币值迅速由1:11,上升至1:9.5。更加清晰地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在港币币值好容易稳定下来的时刻,这次港府收到的巨额港币,就不应再投入流通,以免再次对市场造成巨大冲击,导致港币出现雪崩。我们建议港府应将这笔资金直接销毁,如若不然,也应作为储备货币暂时封存起来。以后可以根据需要,再适时做出调整……”
郭逸铭朗声大笑,这是谁写的文章,谁出的点子?
这也太他娘的阴损了!
通过这篇文章,大公报就差没指着港府鼻子说:你要是敢把这钱再拿来流通,就是蓄意摧毁香港经济的罪魁祸首!
这下子把港府逼到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地步。
三十亿不用吧,这就等于他们收到了一堆废纸,对于以敛财为目的的港府来说,这比剜他的肉还心痛。但是用出去,那就成了公然掠夺香港财富的罪恶举动。别的不敢说,一顶香港经济破坏者的帽子是跑不掉了,以后几百万市民谁还会相信他!
用,或是不用,港府无论作出那个决定,都必然会产生令他们痛不欲生的副作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