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方正双手合十,口宣佛号。 “阿弥陀佛,敢问明王,你手中的少林绝技,究竟是从何处得来?” 鸠摩智笑道:“若是别人询问,小僧不便回答,既是方正大师询问,小僧便给这个面子,此乃友人相赠。” 方正道:“不知是哪位友人?” 鸠摩智面露怀念之色:“那位友人逝去多年,他的子嗣因为造反作乱,已经满门尽殁,真是好大的冤孽。” 方正道:“原来如此,这些也是少林的冤孽,世事无常,如之奈何。” 少林的冤孽! 这可不就是少林的冤孽? 方正当然明白,鸠摩智说的那位故去的友人,定然是姑苏慕容博,也是当年蛊惑玄慈伏杀萧远山的元凶。 杏子林事件后,玄慈把当初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方正本就觉得慕容博害人不浅,听闻此事,越发觉得冤孽。 可惜慕容博已然身死,姑苏慕容片瓦不存,一切恩怨,都属于少林了! 少林僧众心思各异。 今日本来就是少林的劫数,没想到正主还没来,便先有这等挑衅。 神山上人只是打嘴炮,并未有过太多挑衅,鸠摩智却以少林绝技,连败玄字辈三十高僧,纵然方正凭易筋经拦住鸠摩智,斗武终归是输了一筹。 不仅如此,鸠摩智身负这么多少林绝技,若是流传出去,该是何等灾祸? 少林并不介意绝学外传,但流传一门两门无所谓,一下流传这么多,还流入吐蕃密宗,那可就是大大的不妥。 密宗高僧众多,高手如云,只需把这些秘诀改头换面一番,便能创出什么宁玛派三十六绝技、三十六大法。 到那时,就不是少林的脸面,中原佛门的脸面,也会被大大折损。 可鸠摩智今日出手皆点到为止,而且也说出心法来历,并未太过失礼,难不成还能一拥而上强留鸠摩智? 本就有辽国之事,若是再加上一个吐蕃,上少林的怕是要换成狄仁杰,以及金吾卫、千牛卫的精兵强将了。 该在的总是要来。 无论少林僧众如何忧虑,一位位高手接连到来,就连萧峰也已经到达。 萧峰到达少室山后,并未直接向玄慈寻仇,而是大步走向玄苦大师,翻身下拜:“徒儿参见恩师!” 玄苦心中百感交集,喜的是自家弟子武功有成,且并未因玄慈之事,对自己冷眼相待,还记得师徒之情。 忧的是从此之后,这段师徒缘分怕是无法存留,想见一面千难万难。 “峰儿,为师……” “弟子一身所学,全赖师父辛苦教导,无论发生何事,您永远都是弟子的师父,弟子永远记得这段恩情。” 李瑾瑜心中暗暗点头,好在及时劝住萧远山,否则玄苦可就危险了。 要说玄字辈的高僧,大多数都是寻常的和尚,不好不坏,江湖武者。 有玄慈这种人品低劣、欺世盗名的伪君子,也有如玄苦这等高僧。 要说原剧情中,对萧峰最好的,长辈之中,唯有乔三槐夫妇以及玄苦。 玄苦对萧峰是真心实意教导,毫无保留传授,待到萧峰武功有成,又托关系送去丐帮,请汪剑通传授武功。 汪剑通小家子气,萧峰经受三大考验,立了七大功劳,方才成为帮主,乃历代帮主最为困难的继承者。 说是汪剑通传位,可凭萧峰当时的武功和功绩,他不是帮主谁是帮主? 更让人觉得可笑的是,那些看似铁骨铮铮的丐帮长老,在逐走萧峰后,游坦之仅凭武功便压服所有不服之人。 阿紫在丐帮为非作歹,又有哪个长老敢多说半句废话? 对阿紫有半句重话,游坦之可是真的会杀人,而且杀起人来毫不犹豫! 不要怪人看不起丐帮,丐帮长老自己骨头软,欺软怕硬,贪生怕死,难道能指望别人理解他们的“大局”? 萧峰到来不久,萧远山也来了。 玄慈越众而出,道:“萧施主,当年之事,是我受人蒙蔽,对你不起,这三十年,贫僧日夜觉得悔恨。” 数月过去,玄慈变得面黄肌瘦,神色甚是凄苦,似乎一阵风就能吹倒。 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摆出这等凄苦的姿态,任谁也会有三分同情。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