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寻根问底-《执行者说》


    第(2/3)页

    可能是信丽丽对我有所防备,始终没有向我透露太多信息。我拿不准该怎么办,就去找周磊商议。

    周磊跟我说,廖文昌这个人虽然肚子里没有多少墨水,却很会算计。他囤积钢材,本来是想低买高卖赚取差价,结果这回却算计错了。

    当然,他原本也可以在价格跌得更低之前,将囤积的钢材抛出去,这样,他就可以减少一部分损失,可他却没那么做,因为他认为钢价很快就会触底反弹,恢复到原来的价位,那样一来,他最终还是有的赚。

    但不管怎么说,这里面终究是有风险的,如果钢价持续下跌,他就有可能赔的血本无归。

    以廖文昌的精明程度,这一点他不会想不到。保险起见,他肯定会为自己留一条后路,而这条后路应该就是那张1000万的借条,或者说,那张借条就是他为了转嫁风险而提前准备好的。”

    说到这里,两人眼神不约而同地交流了一下。

    后面的话,虽然罗小川没有继续往下说,陈默雷也明白他的意思。

    伪造借条、合同等书面证据,一般人都是事后伪造,可这么做风险比较大,很容易被鉴定出来。

    但提前伪造就不一样了,因为以现有的技术条件,形成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书面证据,只能鉴定出字迹形成的时间段,所以,只要伪造的时间与落款的字面时间相距不是特别长,就很难通过鉴定手段辨别真假,也就很容易蒙混过关。

    当然,这么专业的办法一般人是想不到的,可对于法律人和鉴定人员说,这却是个近乎公开的秘密,廖文昌在东州经商这么多年,难免认识几个专业人士,学到这一招,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片刻之后,只听罗小川继续说:“当然,这只是我的推断,后来,为了验证这一推断,我私底下托人作过鉴定,而鉴定的结果就是,借条的笔迹形成时间与借条上的落款时间的确落入了同一时间段,也就是说,单纯地从笔迹形成时间上来看,借条是没有问题的。

    有了这个鉴定结果,我心里也就有了底,因为它虽然不能证明廖文昌无罪,却足以搅得整个案件事实不清,那样以来,我的辩护目的也就达到了。

    但您也知道,这种鉴定向来是比较费事的,所以,直到第一次开庭的前2分钟,我才收到鉴定结果的短信。

    不过说句大言不惭的话,在第一次开庭以后,我就认为自己已经稳操胜券了,甚至第二次开庭前,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我怎么也没想到谷少康会阵前倒戈,结果害得我满盘皆输。”

    说到这里,他不禁叹了一声,然后又接着说:“可话又说回来,其实廖文昌给自己留的这条后路还是很高明的。

    有了那张借条,他就可以借用谷少康的银行账户转移隐匿资金,这样一来,就算资金流被查出来,他也可以说,他往那个账户里存入的资金,是为了偿还谷少康的债务。

    另外,他也不用担心谷少康会打借条的主意,因为按照现在的司法裁判标准,这么大数额的一笔债,如果仅凭一张借条,而没有钱款交付凭证,主张债权是很难获得法院支持的,谷少康放贷这么多年,这一点他肯定也知道。

    所以,对于廖文昌来说,那张借条既是一张护身符,也是一道防火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