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嗯,那之后你就盯着吧。”林楠看了眼时间,已经11点40了,可以下班了。“韩佳女,走,大餐。” “好嘞。”小韩同学忙不迭地应声道,随即就要保存剪辑进度,准备下午再继续。 “林导,别急呀,我还有事情没说呢。今天上午圈里好像传开了,说上面要做建国70周年的献礼片……” “岳总监,你的消息有点落伍啦,哈哈……”韩佳女大大咧咧地调笑道。 …… 岳军没说错,内地电影圈确实是传开了。 业内所有人都清楚,主旋律是如今电影行业最大的风口;而献礼片绝对要属主旋律电影中最根正苗红、最正确、最最主旋律的那一种,且没有之一。 换句话说也就是只要不用什么港岛导演和流量明星,编剧再稍微靠点谱……那在这种“风口浪尖”的大环境下,一部献礼片的公映毫无疑问,那是会自带10亿+级电影票房进场的! 所以,业内真正的蠢货真的不多,而整个行业内除了少数几个大导演外,几乎所有得到风声的知名导演无一例外——都动心了! 因为一部注定了会大获成功的电影,无论从哪方面讲,它都是最诱人的顶级资源……总导演和各单元导演可以凭此做非常多的事情,有非常大的操作空间,在兼顾正事之外,完全可以适当的谋私。 魔都。 刘艺菲并没有去《兰心大剧院》剧组,一来是巩利今天上午正好没戏份,二来是林楠不怎么喜欢娄晔这位导演;所以她也就主动和巩利约在了外面,后者上午原本是计划在剧组看其他演员拍摄的。 两个人在距离剧组不远处的咖啡厅碰了面,然后又算着时间找了家高档餐厅。一边吃着午餐,一边继续闲聊。 而刘艺菲也趁此,正式跟巩利提起了她这一趟魔都行所肩负的“重要使命”。 然后巩利就有些忍俊不禁了,调侃她:“你们两口子可真是会打算盘。我前脚给你颁奖,后脚再去给林楠凑人头是吧?” “那巩利姐的意思呢?您上午可都说了,等3月份杀青了《兰心大剧院》后,今年不会再进组了。”刘艺菲甜甜的笑道。 “可我也并没有告诉你,前几天李鞍导演来探过班。”巩利语气戏谑的点了句。 “啊?什么意思?”刘艺菲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很是疑惑。 “14年的金马奖结束后,我虽然放了狠话说以后再也不会去金马了。但前些天李鞍来过,想请我去做今年金马奖的评委会主席。 他这人没脾气,好说歹说跟我赔了很久的不是,还做了保证说今年一定不出问题,会全权支持我;没辙,他的面子我还是要给的。 再加上我也真不能一直把陈冲和侯孝闲那两个小人记在心上呀,太恶心了……所以,我也就答应了。”巩利无语地摇了摇头,解释着。 “11月底的金马奖?!那,那就只能怪林楠和我的运气不好了。”刘艺菲的笑容有点苦涩了,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哈哈哈,你傻呀?九月跟十一月差了两个月呢,我又没说不能两边都答应?不过,这次就算是林楠和你第一次求我了啊。 这个人情可是要还的,毕竟十六年前我可就是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的主席了!” 巩利心情不错,终于不再逗刘艺菲玩了。 “那就多谢巩利姐了,这个人情林楠一定会还的,嘻嘻。” “倒也不用太急,我可以慢慢攒着,迟早让你们还个大的。”巩利笑着摆摆手,半开玩笑半认真。 …… 下午,当刘艺菲、舒倡、邢艾那的身影出现在娱乐资讯中时,林楠则是回了北电——薛晓璐的剧本初稿完成了。 元旦第一天的电影学院,完全可以说得上是人头攒动。 因为今天不仅是假期,同样也是艺考开始报名的第一天;大量艺考生或独自或在家人的陪伴下,选择了现场报名。 这部分人选择现场报名的原因很单纯,只为了切身感受一下这座盛产明星的电影学院的氛围。而这种人山人海的场面,还将持续十天。 林楠的身影无疑是异常醒目的,短短两百米的距离,他就享受到了上千双眼睛的注目……貌似非常炙热呢! “哎哎,这边,就是喊你呢。” 得,林楠原本是不准备去导演系的,而是要直接去找薛晓璐。但运气不好,这就被老姜远远瞥到了。 “姜副主任,要是没正事的话我就不过去了。我忙着呢,一会儿还得回公司。” “年货,津贴,还有发的羽绒服之类的冬季衣物!”老姜甩了个白眼,没好气说道。 听到这话,林楠顿时就来精神了。算算日子,好像确实是这几天发年货呢。 跟着老姜回了导演系办公室后,林楠就看到了属于他的东西;米面油水果一大堆的就不说了,印着学校校徽的黑色羽绒服倒是非常吸睛。 “挺人性的嘛,今年居然多了这些东西。” “学校吃肉,自然要给教职工发点汤汤水水。别看了,每件羽绒服招标价一万多呢,不过回扣也肯定没少吃。”老姜压着声音,鄙视的嘀咕道。 “扩招了?”林楠瞬间就反应了过来。然后旁若无人的试起了衣服,嗯,合身。 事实证明,老姜的眼神依旧是犀利准确的,他报上去的尺码数据是林楠研究生时的数据;而这些年,林楠的体型确实没怎么变化。 “纸面上和纸面下都增加了不少名额。其中给表演学院那边的最多,毕竟那边收人的费用最高,高的吓人……不过大多数都安排去了高职学院……”只见老姜默默地点了点头,肯定道。 “本来就是给那些最终落选却只差一点点的考生准备的,费用不吓人才怪!”林楠亦是笑着念了句,这种事情太普遍了。 这一类学生要进来,人均大几十万甚至上百个。就这,还得是落选群体中拔尖的那种才有机会。 而能跑来考北电的学生,其家庭条件几乎都不错;没人会拒绝这种机会,只为了进圈,为了那“近在咫尺”的明星梦! “唉对了,女教师是什么颜色的羽绒服?”突然,林楠话锋一转,询问老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