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我的梦想-《野犬》


    第(2/3)页

    他就觉得这声音挺耳熟。

    犹豫了下,他插着腰,用力折下腰,透过雪镜认真地打量面前的女人,然后用低沉的声音喊:“小冉姐?是你么?”

    “?”

    姜冉惊了。

    她都多少年没玩竞速了,而且当年玩儿的时候也在国外,她不记得自己在国内的哪个职业竞速队有个狗熊似的弟弟。

    在她愣神时,面前的狗熊弟弟摘下雪镜和护脸,露出了后面带笑的眼,单眼皮,眉像刀,薄唇,五官立体得像是刀削刻出来的。

    他冲她笑了笑:“真是你呀,没想到你还会滑雪?”

    姜冉这就认出来了,眼前的人是谢宇,山东c大篮球队队长,前几年在北皎和宋迭他们学校搞大学生运动会时,有过一面之缘。

    没想到在这碰上了。

    ……

    谢宇抛弃了队友,硬跟姜冉一块儿上了趟缆车,他一坐上来,姜冉脑海里闪过“曹冲称象”,就那艘大象踩上去以后极度倾斜的船,就跟他们现在坐着的缆车一模一样。

    她顿时觉得自己好瘦弱,今晚可以多吃一碗饭。

    谢宇说他本来就是体育特长生,去年冬天的时候滑雪队缺人来他们学校校招,他就来了。

    从接触单板滑雪开始他就是竞速鞋和竞速板,辛苦了一年,今年才有了进省队的资格。

    “没想到你也会滑雪!早知道去年冬天我就该找你玩。”

    说到这件事,姜冉觉得无比尴尬,因为其实她的朋友圈经常会发一点儿滑雪相关的东西,但是因为谢宇这号人几乎消失在了人海,她习惯性地把他划分到了“可以无交集的路人”组,对他屏蔽了朋友圈。

    “你学滑雪多长时间了?”谢宇指着她的刻滑板,“女的愿意滑这个的不太多,都玩平花去了,花样多还好看。”

    “滑挺久了。”

    “哦,那你应该挺厉害。”

    姜冉笑了笑,用这两天找个时间请谢宇吃饭岔开了话题。

    此时缆车到了山上,他们又一块下了缆车。

    哈尔滨融创一共有三条高级道,在最右边的那条雪道边,已经插好了训练队用的旗门,此时是下午两点多,他们应该已经练了一会儿的。

    靠那条雪道最左边插了一排旗门,而靠雪道最右边,工作人员刚插好最后一个。

    等于是今日训练队在同一条雪道左右对称点插了两排旗门。

    身上穿着棉袄,掐着秒表,看着是训练队教练的人站在山头,冲上山来的队员们招手,让他们到右边那侧去。

    “一会儿左边的那排就拔了,滑好几趟了。”谢宇解释,“哈融雪松的很。”

    听他语气,可能也觉得训练队的旗门占着两边雪道,有些不好意思。

    姜冉根本无所谓这个,摆摆手。

    “你一会儿慢点,咱们训练过的地方雪包多,旗门杆子没拔,别撞了,别看这杆子看着软,撞上去也挺疼的。”

    谢宇操碎了心,话语刚落,就看见身边的女人转过头,望着他,眯起眼意味不明地笑了笑。

    这时候教练点名谢宇让他过去准备别聊了,他“哦”了声,单脚撑着板滑了过去,压在旗门出发的扶手上伸展了下。

    忍不住往旁边看了眼姜冉,想看看她滑怎么样,却发现她站在另一头旗门边上弯腰,慢悠悠地穿板。

    “谢宇!干嘛呢!”

    耳边教练一声嘶吼,谢宇吓得一个激灵。

    他“哦”了声,等教练一声令下,掐了秒表,他就出发了——

    因为琢磨搞不好小冉姐在看他,这把他滑的格外卖力,力求姿势优雅,不撞杆,不打滑,不漏旗门!

    他使了洪荒之力,拿出比赛时候才有的正经精神,“嗖嗖”往下滑,等绕过最后一个旗门,准备进入中级道,他训练路线至此结束。

    他立刻回头找姜冉在哪,有没有看见他的英姿——

    没找着。

    从高级道与中级道汇合缓冲带回头,能看见大半条高级道全景,他却并没有在雪道上找到熟悉的身影。

    他楞了楞,还在琢磨,哪怕是软鞋的滑行,那玩儿刻滑不应该这么慢啊,难道是摔在半山腰了?

    还是根本没出发?

    隔着头盔忍不住想要挠头,他悻悻地回过头正想一会儿微信问问——

    这时候,却发现前面下去中级道的半山腰,他想找的那个人正折叠后刃摸着雪,手一撑,蹦了个nollie  540。

    谢宇:“?”

    谢宇愣了愣,追上了姜冉。

    第二趟再次一起上缆车,谢宇刚坐稳就有些迫不及待地问姜冉:“小冉姐,我刚还回头找你呢,没想到你滑得还挺快。”

    姜冉说:“嘿嘿。”

    此时他还没发现哪里不太对。

    直到缆车上了山,谢宇发现队友看他眼神儿不大对劲——

    莫名其妙的目露复杂情绪。

    谢宇不知道自己哪做错了,刚他滑的不挺好的么?

    没来得及问呢,就看见教练炯炯有神地望着他们这边:“谢宇,你再来一趟!”

    谢宇:“啊?”

    教练:“啊个屁?”

    谢宇:“不是,我这刚上来怎么就又来一趟!小星他们没滑呢!”

    教练:“让你来你就来,拢共就二三百米雪道,多滑一趟累死你么?”

    谢宇:“……”

    他还想和小冉姐再聊几句呢!

    他气哼哼地挪到教练旁边,刚站稳就听见教练问了句:“那女的谁,你认识?”

    谢宇困惑地“嗯”了声:“我二十二了。”

    教练:“?我问你多大了?”

    谢宇:“队里不让谈恋爱?”

    教练:“你跟她谈恋爱?”

    谢宇:“?未来,梦想,缘分。”

    谢宇想了想,突然想到什么似的,主动发问。

    谢宇:“对了,隔壁旗门怎么还不拔?”

    教练:“要你操这空心?”

    谢宇:“别让人家业余滑雪爱好者撞着杆了,还得赔医药费。”

    教练:“……业余滑雪爱好者?谁?你?”

    谢宇:“啊?”

    教练:“先不着急拔。”

    谢宇:“嗯?”

    教练:“滑你的,别废话。”

    谢宇不明所以,只能又来了一回——

    但是这次气氛太奇怪了,再加上教练多嘴问了一句姜冉……他们这个教练什么人啊,训练狂魔,老婆生日都记不得的却记得每一个省队王牌目前的记录详细到零点几几秒,这种人不像是没事操心队员恋爱的。

    所以谢宇在下去的时候,余光往隔壁雪道多注意了下——

    这不看还好,一看大吃一惊,他发现姜冉踩着她的刻滑板和软鞋,也在绕左侧没来得及拔掉的旗门!

    几乎和他一同出发,也许是因为他短暂分神,在过第二个旗门的时候,他已经不用余光,基本稍微侧目就能看见姜冉整个背影——

    她已经超过他一个半旗门的身距。

    软鞋。

    大众品牌刻滑板(甚至就是gray基础款,不是最顶级的那个型号)。

    到了最后一个旗门,谢宇绕过去的时候,姜冉已经又在中级道半山腰了。

    此时谢宇大脑一片空白,恍然以为自己还在做梦,满脑子都是刚才女人长发飞舞,摸着雪潇洒绕过每一个旗门的英姿——

    这次缆车上,他甚至没敢问“姐姐你怎么还会玩儿旗门”,一路保持了应有的沉默,想着刚才自己还一本正经地让她别被雪包绊倒或者撞着杆……

    他这辈子没那么尴尬过。

    上了山,他就又被教练叫过去了。

    “把你的梦想微信推给我,”教练淡定地说。

    谢宇:“什么?”

    教练点点头:“现在她是我的梦想了。”

    谢宇:“……”

    ……

    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项目于2002年,在美国盐湖城冬奥会,正式成为冬奥会比赛项目之一。

    至此,单板滑雪技术滑行才算是正式进入大众视野。

    那时候姜冉才多大,刚刚上小学,才在北欧度假时第一次接触单板滑雪,还是个磕磕巴巴学换刃的选手。

    后来姜冉留学到了国外。

    在北美和欧洲,相比起国内近些年冰雪运动才因为冬奥得到推广,国外的滑雪运动起源早,氛围足……

    基本家家户户稍微有点儿经济实力的小孩都会滑雪。

    特别在加拿大、瑞典、挪威等冰雪大国,他们的孩子更有比学会走路先学会滑雪的说法。

    姜冉在那时候开始系统学滑雪,跟着当时的同学和朋友接触技术滑行,她哪有的选,同学都是玩儿硬鞋的,就是后来她给北皎和宋迭科普过的ec体系,传说中的腋毛大回转。

    后来回了国,认识了一堆的朋友,发现亚洲这边玩儿硬鞋纯搞技术滑行的特别少,大家都是穿软鞋,技术滑行外加一些个人风格的高速平地花式……

    那时候技术滑行甚至就叫技术滑行,不叫刻滑。

    这名字还是后来国人为了好听发明出来的。

    她随波逐流换了软鞋,滑惯了硬鞋的换软鞋,在滑行方面就是降维打击啊——

    她发现自己不小心就站在了金字塔尖,有点乐呵,就继续研究高速平花,坐在金字塔尖再也没下去过。

    这些年,她的滑行姿态已经从最开始的纯技术滑行那种追求高速、稳定的折叠姿态,逐渐转变有了一些个人风格,更开放,更自由,也更好看。

    直到两年前林霜被一车的老外刺激心血来潮要玩儿竞速,她才重新捡起来硬鞋和竞速版——

    只是还没来得及彻底重新回归竞速模式,单单只是零星参加了几场国外的积分赛热身,也还没拿到前几名的高积分,林霜就没了。

    硬鞋和竞速板再次被束之高阁。

    事到如今,林林总总,她接触单板滑雪已经将近九个年头——

    有时候她忍不住在想,也许她就是跟竞速滑行没有什么缘分,才一路走来变了又变,始终游离在边缘……

    她自诩不是什么天才,如今能够在国内单板滑雪刻滑圈子占有一席之地、和男滑手们平起平坐成为天花板之一,靠的小半是天赋,大半是努力。

    除了来自雪圈人的肯定,被他们视作大佬之一,姜冉很少接触到国内正经职业队的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