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有钱人家孩子启蒙一事多数都是请教书先生来家里,农家孩子有些运气好的能去村里学堂,有些则是完全没机会识字认字。 至少杏花村以前是没有学堂的,记忆里只有李氏的娘家村里有学堂,若非如此,二房的孩子也不可能认字。 杏花村离那个村子有些远,再加上遭了战乱以及山匪,这些村里估计没再可能还能有学堂的存在了。 左右小野年岁还小,慢慢来,总能有机会进书院的,这事倒是不怎么急。 * 江意绵回到一开始摆摊的地方时,赵达、狗剩和赵大树已经在原地等她了。 狗剩和赵大树买了不少东西,原本空空如也的背篓这会也塞得满满的,只能看见鼓囊的,不知道买了些什么。 见人回来,赵达只笑着道:“你们饿了吧,我带你们吃饭去,有一家面摊味道不错,我经常去。” 说罢,就招呼众人离开。 狗剩和赵大树一路跟着,心里却有些忐忑,小声对江意绵道:“意绵姐,不用去吃饭吧,买几个馒头就好了,一碗面可是好几文呢!” 赵大树也连忙道:“绵姐,我不吃,你们去吧,我去马车那等你们。” 说着,就要离开。 江意绵却一把拉住对方,无奈道:“担心什么,你绵姐我有钱,随便吃。” 最后,三人生拉硬拽终于是跟着赵达来到了一处面摊。 赵达轻车熟路地叫了四碗阳春面就坐在桌前安心等着了。 狗剩和赵大树两人坐在那还有些后悔,刚才应该少买些东西,这下好了,还要吃饭。 他们今天可花了不少铜板。 这会正是吃饭的时候,周围几张桌子都坐满了人,做阳春面的年轻夫妻忙得不可开交。 江意绵看了几眼,就问起了赵达,“赵大哥,衙门休年假你们要回老家过年吗?” 赵达一怔,只随意道:“我自小跟在大人身边,大人在哪我就在哪。” 他早就没有家了,又何谈回老家过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