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份勇气固然可嘉,然不是每个人都用朱士宏这般法天象地境的功力。 寻常的重骑兵冲撞在武刚车上,如同撞在了一面石壁之上,强大的力道震动他们骨骼断裂,内脏重伤。 武刚车虽然被撞得吱吱作响,但依旧坚挺地立在龙武军的前列,插入的地面四根铁签,使得武刚车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冲击。 重装骑兵集团冲锋无与伦比的冲击力正在被武刚车阵不断地化解。 “杀!” 随着一名骑兵的狼牙棒重重地砸在了武刚车上,这辆武刚车面临重骑兵的多次冲击再也支撑不住了,在这一棒下,支离破碎。 这样的场景出现在多个地方,然而武刚车阵的崩溃,都在了曹雪阳的计算之中。 她自己就是天下间最杰出的骑兵统帅之一,自然知道该如何去对抗骑兵。 重骑兵原本势不可当的冲击力在武刚车的弱化削减之下,已经不再无敌。 这简单的一个车阵,就让赵王军的上千重骑兵失去了战斗力。 在战场上,失去了冲击力倒下的重骑兵就等于是靶子,难以移动的军功。 当冲破了第一道防线之后,为首的朱士宏又遇上了拒马枪阵。 龙武军阵的层层布置,以战略纵深来化解。 这是大纵深作战的战略思想的灵活运用,是沙俄帝国用来对付闪电战的战术理论。 他可以用来对付装甲集群的闪电战! 其缩略版自然也能用来对付重骑兵的冲锋。 曹雪阳在赵王军重骑兵的冲锋路线上防止了四道防线,延绵近五里的距离。 中军看似厚重,实则泾渭分明,四道防线之间松紧有度,反而不如两翼的兵马坚实。 在突破了武刚车阵之后,赵王军重骑兵的速度已经放缓了下来。 拒马枪阵,足以给他们造成不小的威胁。 左右两侧之间,还有时不时地有士卒持大枪攻击,使得速度放慢的骑兵成为了他们打击的绝佳目标。 朱士宏此时也不复刚刚的豪情,他虽然悍勇可不傻,已经意识到事情的不对了。 武刚车阵已经完全破坏了重骑兵冲锋的阵型,这种情况下的骑兵冲锋威力大减。而在拒马枪阵的阻击之下,重骑兵的速度进一步地下降。 《太公兵法丶六韬·骑战》:骑兵有十胜,九败。 凡以骑陷敌,而不能破陈,敌人佯走,以车骑返击我后,此骑之败地也。 朱士宏麾下的重骑正在渐渐陷入这种局面。 其实龙武军完全有资格在第二道防线拒马枪阵处和朱士宏的骑兵一决雌雄,但曹雪阳还是布置了四道防线,就是为了让这一支骑兵彻底陷入在阵中。 重骑兵在面对步兵时,几乎是无敌的存在。 但对于擅长步军作战,以步克骑的将领来说,重骑兵的无敌是要加上前缀的——在适当的时机。 纵观春秋史书,最著名的突击骑兵当初唐初的玄甲铁骑。 每战都是以少胜多,无坚不摧。 并非是其装备武器遥遥领先于敌人,而是其主将对于战局的精准把握。 《资治通鉴》中称其为“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 那为何合适时机? 骑战十利中的乘其未定、掩其不固、攻其不属、袭其不虑,乱其战器、陵其恐情、撩其未装都可以理解为是甲骑突击的合适时机。 只是,并非每个人都是李二凤,有如此惊人的战场嗅觉。 朱士宏固然悍勇,但其对于战场局势的把握又如何能与李二凤相比?! 虽然此时已经感觉到了战局的不对劲,可朱士宏却不知道该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惟有继续冲锋,凿穿阵型。 但就在他要继续带队冲锋的时候,一个银枪拦住了他。 来人正是杨四娘子,红衣红甲,神枪梨花在手。 第(2/3)页